踏莎行 冬景(壬午)

霜蘸寒柯,风吟故叶。
青螺数点尊前叠。
尚余橘柚缀朱黄,晚霞横曳炊烟接。
艳蕊还开,小春时节。
前村几树柯如铁。
应迟风信报春晖,芳心自裹千重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是宋代诗人侯置所写,描绘了壬午年元宵之夜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盛世兴盛和繁荣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霜蘸寒柯,风吟故叶。青螺数点尊前叠。尚余橘柚缀朱黄,晚霞横曳炊烟接。艳蕊还开,小春时节。前村几树柯如铁。应迟风信报春晖,芳心自裹千重结。

  2. 作者介绍

  • 侯置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语言优美,寓意深远。
  1. 作品赏析
  • 此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画面。
  • 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霜蘸寒柯”形容秋夜的寒冷,“风吟故叶”则传达出风的声音与树叶的共鸣。
  • “青螺数点尊前叠”形象地描述了酒樽中的美酒如同青螺般层层叠叠,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 “艳蕊还开,小春时节”则是通过花的盛开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着新生与希望。
  1. 历史背景
  • 壬午年即公历1942年,是抗战时期,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 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光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
  1. 艺术特色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将风比作“东风著意催梅柳”,表达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美好事物的孕育。
  •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1. 文化意义
  •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不仅是一首反映节日盛况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 通过对抗战时期元宵节的描述,词人向读者传递了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精神面貌。
  1. 现代价值
  • 在当代,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风貌,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 同时,它也启示现代人要珍惜和平,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追求美好生活。

《踏莎行·壬午元宵戏呈元汝功参议》不仅展现了南宋时期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的关注。这首词作为宋词中的佳作,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