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其贤乎,当年甘蔗旁生,亲抚双雏如己出;
弟将老矣,此日荆花毕谢,自怜断雁尚孤鸣。
挽姊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姊联》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倪星垣创作的一首对联。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下面将围绕《挽姊联》展开详细分析:
- 作者简介
- 倪星垣:字为章,号半农居士,直隶献县周官屯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既有诗作传世,也有对联创作,显示了他多方面的才华。
- 作品原文
- 上联:“素乏李绩深情,痛阿姊卧病经年,终未焚须亲侍药。”
- 下联:“为了向平俗愿,恨小弟别虽几日,空教洒泪一凭棺。”
-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挽姊联》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上下联均以“痛”和“恨”作为开端,传达了作者对逝去姐姐的深切哀思以及对弟弟的遗憾之情。这种表达方式直截了当,却又不失文雅。
- 语言风格:对仗工整,用字精准。《挽姊联》中“痛”与“恨”、“终未”与“恨”、“空教”与“空”等词语的运用,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又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情是最为重要的纽带之一。倪星垣通过这首对联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末近现代初,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的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
- 个人遭遇:倪星垣的个人经历可能也影响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创作的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或许使他更加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 文学影响
- 后世评价:虽然《挽姊联》并非广为人知的作品,但在文学圈内仍有一定的评价和研究。学者们对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给予了肯定。
- 学术研究:对于倪星垣及其作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从中窥见中国传统诗词对联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脉络。
《挽姊联》作为倪星垣的代表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地触及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作者的艺术成就,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