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换亭皋树,萧萧瘦摩烟景。
枫岸拖红,桐阶堕碧,响接寒砧催暝。
霜痕略剩。
笑客鬓赢来,半江秋影。
晼晚年华,为谁着意做疏冷。
短檐积阴悄减,远山摇落处,堆遍樵径。
色带残阳,声和细雨,凄断黄昏频听。
愁深月静。
又奚索平林,露鸦啼醒。
送尽离情,一沟流水净。
台城路 秋叶和桐花阁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秋叶和桐花阁韵》是一首现代诗人沈泽棠创作的诗词。这首诗作于现代,其背景和历史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从文学角度来看,《台城路·秋叶和桐花阁韵》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语言表达上,沈泽棠采用了富有韵味的古风词汇和意象,将秋日的景色描绘得既生动又细腻。例如,“西风吹换亭皋树,萧萧瘦摩烟景”这一开篇便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风吹动树叶的画面。此外,诗中通过枫岸、桐阶等具象的景物,传递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凄凉美感。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沈泽棠的这首《台城路·秋叶和桐花阁韵》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的“霜痕略剩”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带来的变迁。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也极具特色。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致描绘,诗人沈泽棠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气氛。诗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外在的自然美,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人的内心世界,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台城路·秋叶和桐花阁韵》是一首集艺术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现代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的表现。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当代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