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莫奎林联

壮称吏师,晚为儒官,勇退丁横流,初不怨居卑蹭蹬;
我被口语,君以身殉,从公忆恤隐,乃今知图始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莫奎林联》是清末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莫奎林先生的敬仰与怀念。 这副楹联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他对历史人物莫奎林的深切缅怀。下面将详细探讨这副楹联的内涵和意义: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吴恭亨(1857-1937),字悔晦,号岩村,晚号弹赦,湖南慈利人。清末诸生,师事阎正衡,受古文法。南社社员,以游幕、教读为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湖南特别省议会议员,曾任进步党慈利县主任干事、《慈利县志》总纂、慈利县劝学所长及教育会长等职。
  • 文学成就:能诗、古文,工于联语,梁启超称其诗“理想风格,皆绝流俗”。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底,尤其擅长撰写楹联,展现了他在文艺领域的非凡才华。
  1. 楹联内容解析
  • 第一副楹联:《挽莫奎林联·谤满人口而略其瑕》:“谤满人口而略其瑕,雄文许我愧何有;德符吏师未闳所衍,遗爱在民能不忘。”这副楹联的前半部分“谤满人口而略其瑕”,意指莫奎林先生虽然受到了不少非议和攻击,但他依然能够保持谦虚和低调,不因外界的诽谤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和行为。后半部分“德符吏师未闳所衍,遗爱在民能不忘”,则是赞颂莫奎林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他的德行如同光辉照耀,使得后世之人都能从中受益,永记他的美好形象。
  • 第二副楹联:《挽莫奎林联·溇澧名孝廉》:“溇澧名孝廉,天潢大宗师,汾晋慈父母;桐乡古祠祀,贞曜私谥诔,山阳旧悲思。”这副楹联的后半部分“桐乡古祠祀,贞曜私谥诔,山阳旧悲思”,则描述了莫奎林先生在地方上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他的名声如星辰般璀璨,其行为如同日月般光明,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1. 楹联的艺术价值
  • 语言精炼:这副楹联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精准的用词和生动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莫奎林先生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从而获得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 情感表达:这两副楹联不仅赞美了莫奎林先生的成就和美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寄托。
  1. 对后世的影响
  • 文学传承:吴恭亨的这副楹联作为清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研究清末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为后来的楹联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 文化传承:通过这副楹联的传播和普及,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莫奎林先生的故事和精神,从而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也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挽莫奎林联》不仅是一副典雅的楹联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副楹联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