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竟渡河,前有百丈渊,不可说,不可说;
魂兮何处,劝汝一杯酒,归乎来,归乎来。
代挽李达武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挽李达武联》是清末吴恭亨创作的一副楹联,它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历史层面展现了其深远的意义。以下是对该楹联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吴恭亨(1857-1937)是清末的文人,他以其深厚的古文法功底和对南社的积极贡献而著称。他的诗歌被梁启超誉为“理想风格,皆绝流俗”,显示出其艺术造诣之高。这副《代挽李达武联》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情感的抒发。
楹联内容解析:《代挽李达武联》中“同起尺籍伍符”与“竟从银涛白马”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情境。前者暗示着某种革命或政治行动的成功,后者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失败或挫折。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整副楹联蕴含了更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意味。
历史影响:作为辛亥革命后的产物,《代挽李达武联》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不仅是对过往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审美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这副楹联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的字形结构、用字选词都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代挽李达武联》作为吴恭亨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传承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