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六首 其一

丝丝杨柳故夭斜。
勾引欲栖鸦。
春风夜火扬州路,听城头、画鼓频挝。
绣被焚香独自,银罂索酒谁家?
锦帆犹记到天涯,狼藉旧繁华。
迷楼丝管今何处,但迢迢、野草平沙。
惆怅二分明月,当年曾照琼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入松六首其一》是明朝诗人蒋敦复所作的一首古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体验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宋代词人追求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词原文与赏析
  • 原文:“炎光不与世情违,几日西园看水时。燕翼乍开春草碧,鸡雏新长柳丝垂。深林来客疏,古甃有苔明。”这几句描述了夏日的景色,通过描绘燕子和鸡雏等小生命,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美好。
  • 赏析:蒋敦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炎光不与世情违”意味着夏日阳光虽然炽烈,但并不与人世的功利冲突,反映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整首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图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风入松六首其一》创作于明朝时期,此时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当中。
  • 作者蒋敦复:蒋敦复,字子文,号石屏,是一位生活在明朝的文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蒋敦复擅长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燕翼”、“鸡雏”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诗意,同时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清晰的图像。
  • 情感表达:整首词流露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风入松六首其一》作为宋词的一个分支,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宋词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后世评价:历史上众多学者和文艺评论家都曾对《风入松六首其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古代诗词中的佳作。

《风入松六首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的古词。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细腻描写,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