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潼关感旧

黄流呜咽,与悲风、昼夜声沉潼谷。
天府突然称四塞,更有关门东束。
未练全军,中涓催战,孤注无边腹。
阌乡秋蚤。
乍寒新鬼频哭。
谁念司马当年,魂招不返、与贼长相逐。
麾下兴平馀大将,难作长城河曲。
朔骑频来,秦弓未射,已把南朝覆。
乌鸢饥汝,国殇今已无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潼关感旧》是清代诗人屈大均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潼关古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生于明朝末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辑为《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等。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屈大均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
  2. 原文展示:黄流呜咽,与悲风昼夜声沉潼谷。天府突然称四塞,更有关门东束。未练全军,中涓催战,孤注无边腹。
  3. 主题内容:该诗以潼关为背景,描绘了黄河的呜咽声和悲风的声音,以及潼关险要的地理位置。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军队的备战情况,以及士兵们为了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激烈战斗。这些内容都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关心和对于战争的无奈。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屈大均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内涵。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5.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屈大均的诗歌不仅体现了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研究屈大均的诗歌对于了解清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念奴娇•潼关感旧》不仅是屈大均个人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清朝诗歌和岭南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