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王所在之宫卫,织履蹲夷,以皇帝在所宫法论之;郎中谒者受谒取告,以官皇帝之法予之;事诸侯王或不廉洁平端,以事皇帝之法罪之。曰一用汉法,事诸侯王乃事皇帝也。是则,诸侯王乃埒至尊也。然则天子之与诸侯,臣之与下,宜撰然齐等若是乎?
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人主登臣而尊,今臣既同,则法恶得不齐?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御既已齐,则车饰具恶得不齐?天子亲,号云太后;诸侯亲,号云太后。天子妃,号曰后;诸侯妃,号曰后。然则诸侯何损,而天子何加焉?妻既已同,则夫何以异?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殿门俱为殿门,阑入之罪亦俱弃市,宫墙门卫同名,其严一等,罪已钧矣。天子之言曰令,令甲令乙是也;诸侯之言曰令,令仪令言是也。天子卑号皆称陛下,诸侯卑号皆称陛下。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然则所谓主者安居,臣者安在?
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天根著于形容也。所持以别贵贱、明尊卑者,等级、势力、衣服、号令也。乱且不息,滑曼无纪。天理则同,人事无别。然则所谓臣主者,非有相临之具,尊卑之经也,特面形而异之耳。近习乎形貌,然后能识,则疏远无所放,众庶无以期,则下恶能不疑其上?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其下?孔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一。”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裳”,“行归于周,万民之望”。孔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类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而此之不行,沐渎无界,可为长大息者此也。
新书·卷一·等齐(事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书·卷一·等齐(事势)》是西汉文学家贾谊所著,全书共分为三篇:《道术》、《治乱》、《过秦》。在《等齐》一篇中贾谊提出了“事势”这一概念。
“事势”是指事情发展的形势、趋势和规律,它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个方面。在政治领域,“事势”指的是国家的政治形势、政策和法律;在经济领域,“事势”指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在社会领域,“事势”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
《新书·卷一·等齐(事势)》中,贾谊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揭示了“事势”变化对国家兴衰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主张根据“等齐”原则制定适合各国国情的政策和法律,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他也关注民生问题,提倡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民众素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新书·卷一·等齐(事势)》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家形势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