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
三国志 · 蜀书 · 刘二牧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询问的书籍《三国志 · 蜀书 · 刘二牧传》是一部关于三国时期蜀汉历史的文学作品,作者是陈寿,成书于西晋初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 基本信息:陈寿(约233年-297年)是西晋时期的历史学家,其作品《三国志》是三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而《蜀书·刘二牧传》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专门记载了刘备的生平和事迹。
- 内容概述: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是西汉鲁恭王之后,章帝元和年间被徙封至竟陵。他的早年经历包括在州郡任职以及成为宗室成员。由于担任教师祝公去世而离职。这段描述不仅揭示了刘焉的个人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格局和家族背景的影响。
- 历史意义:《三国志》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成书标志着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与历史的新整合。它最早以单独的《魏书》、《蜀书》、《吴书》流传,直至北宋咸平六年合为一书,显示了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 文学价值:尽管《三国志》主要记录的是政治军事史,但作为历史小说,它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刘二牧传中的叙述风格、人物刻画和历史细节都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例如,对刘焉少仕州郡的描述、以宗室拜中郎的经历以及因师祝公丧去官的细节描写,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手法。
《三国志 · 蜀书 · 刘二牧传》不仅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宝贵资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志》作为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体,其文学价值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