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九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诗”并非单一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包含了李白、李商隐、王勃等人的多首与重阳节相关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对“九日诗”这一主题的相关介绍:
李白的《九日》:李白的《九日》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重阳节登高独酌的自娱自乐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也抒发了诗人怡情自然的旷逸的襟怀。
李商隐的七律:李商隐的《九日》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暗喻旧日府主令狐楚对诗人的赏识和栽培,缅怀追思和感激之情;后两联暗喻遭到府主之子令狐绹的冷遇和排斥。
王勃的五言诗:王勃的《九日》是一首五言诗。此诗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重阳节这天,时年王勃年仅26岁。在此时期,王勃因才情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却因恃才傲物、性格直爽而被贬为虢州参军。
秋瑾的七律:秋瑾的《九日感赋》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要描写了作者远嫁他乡的苦闷心情,诗中作者在佳节给妹妹写诗,并借用王维、陶渊明、王粲等古人的同类诗赋作品,引出作者的重阳情思。
王勃的行军九日诗:王勃的《行军九日》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时所作。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九日诗”这一主题涵盖了唐代多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多首反映重阳节习俗和情感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