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注释】
霜威:指初秋的霜。翠:指翡翠鸟。寒气:冷气。隋珠:指珍珠。烂似烛:像蜡烛一样明亮。悬黎:一种玉石,这里比喻明珠。因弦折:因为弹奏乐器而折断了脚。声:声音。歌:唱歌。檐虚:屋檐空荡,这里指夜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九日诗》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一天中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霜威始落翠”,以霜气开始降落为背景,描写了秋天的到来。第二句“寒气初入堂”则描绘了室内外的温差,暗示着秋天的寒冷。接着三、四两句写室外景象,“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形容了隋珠(一种宝石)和悬黎(一种玉石)的美丽,与蜡烛和夜光石相比毫不逊色。最后两句写室内景象,“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描述了人们在音乐中跳舞唱歌的情景。“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则描绘了深夜时分,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以及屋檐上的风声,让人感到歌声更加悠长。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