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咏月
介绍
《咏月》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和运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之情。
王安石的这首《咏月》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对月亮变化的描绘,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深刻感悟。诗中的“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形象地展现了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生命经历。王安石通过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出人生的无常,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 注释:湖上的风很强劲,吹动了水中的白蘋草。 - 赏析:通过描写湖上强劲的风和水面上的飘动的白蘋,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同时为后文的描绘铺垫背景。 第2句:“隔年违别成何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的意思是:昨夜的月亮不是今夜的月亮,却怀疑今夜的月亮比昨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的意思是:一年有十二次月圆月缺,能有多少青春年华? 【答案】 译文: 昨夜的月亮不是今夜的月亮,却怀疑今夜的月亮比昨夜的月亮更圆更亮
【注释】 北堂:即内室,古代女子卧室的代称。安寝:睡卧。西园:庭院。骋望:远眺。玉户、罗帏:皆指女子卧房之门户及帐帷。珠轩:珠帘为饰的门廊。绮障:绣着各种图案的屏风。高楼:高楼。所愿:所希望的。君:指丈夫。莫:不要。违:违背。清风:这里指丈夫对妻子的一片真情。时:时常。可访:可以探望。 【赏析】 这首《咏月》,是一首写闺思闺怨的诗。全诗以咏月起兴,首二句“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
``` 见说楼台满玉波,中间惟只锁孀娥。 可怜八万二千户,每到缺时争奈何。 注释: - 见说: 听说。 - 楼台: 指月亮。 - 玉波: 指月色如玉波般清澈。 - 中间: 指月亮的中心。 - 孀娥: 寡妇的代称,这里指的是嫦娥。 - 可怜: 可惜。 - 八万二千户: 比喻众多的人。 - 缺时: 月圆时。 - 争奈何: 争奈、无可奈何。 赏析: 这是一首以咏月为主题的唐代七言绝句
【注释】1.落日:太阳落山。2.还生:指夕阳西下,又从地平线上出现。3.点缀:装点,衬托。浮云:指天空中飘荡的云彩。4.蛟龙山虎豹:形容江水、山峦、森林等景色壮美。5.清光:指月光。6.行:可以通行。 【赏析】这首诗写月色之美,先写月亮如何映衬着落日余晖,接着写月色之明,然后写江中有蛟、龙、虎、豹在月下活动,最后写到月光虽然美好但仍然照不亮黑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蔑视和对光明的追求
注释: 1. 当涂:地名,今安徽芜湖。 2. 见:同“现”,出现。 3. 芜湖:即芜湖,在今安徽,古称宛陵。 4. 八月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夜晚。 5. 没柄扇:没有扇柄的扇子,比喻圆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八月十五日夜晚看到一轮明亮的月亮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圆月与无柄扇进行了巧妙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明亮和圆润。同时,诗人也可能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何年玉斧巧修成,半似明生半魄生。 易使飞乌来匝绕,难将老蚌较亏盈。 桂枝不逐秋风老,水影长随夜气清。 曾是广寒宫里客,旧游重访更含情。 注释与赏析: 1. 何年玉斧巧修成,半似明生半魄生。 - 玉斧:指月亮的形状像一把玉制的刀或斧头。 - 半似明生半魄生:形容月亮既有明亮部分,也有阴影(即“魄”),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月亮的不均匀和变化多端的特性。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美丽而复杂形态的赞美。
注释: - 入夜金盆上:形容月亮如同金盆一样,在夜晚高悬。 - 终宵玉镜悬:形容月亮如玉制的镜子一般,整夜里都在悬挂着。 - 气凉征戍骨:形容月光让人感到寒冷,仿佛能照见边关士兵的身体。 - 肠断别离缘:形容月光让人感伤,好像和离别有关。 - 皎洁宁伤性:形容月色明亮清澈,不会伤害人。 - 虚明欲竟天:形容月亮明亮清晰,似乎要照亮整个天空。 - 平生看不足:形容一生中很少看到这样的美景。 -
【注释】 既:已经;望:看。纤毫:细微的毫毛。桂影:指桂花。魄:月亮的影子。高:指月亮高照。疑:好像,仿佛。冲:吹。窘:窘迫。痴:呆滞。玉笛:用玉石制成的管乐器。 【赏析】 此诗写中秋月景,首联先写秋雨后中秋月色皎洁,颔联写月光如水,桂影如刀,颈联写明月如盘,惊飞鹊群,尾联写诗人在月下独酌,听玉笛之音。全诗意境清幽雅致,含蓄有味,耐人回味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月轮端似古人心 - 月轮:这里指的是月亮本身,通常用“月轮”来指代月亮。 - 古人心: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深情和敬意,仿佛月亮是古人的心灵映射。 - 注释: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古人的心,强调了月亮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第二句:皎洁高深处处临 - 皎洁:形容月亮明亮洁白。
【注释】 1.玉兔:神话中的月宫玉兔。步虚:踏虚步,登上天界。 2.碧:青绿色,这里泛指青色的天空。 3.太清:天空的别名。 4.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 5.桂子:传说中的月宫中的仙果。 6.无声:指落下时无声无息。 【翻译】 月光下玉兔漫步在青色的天空之中,皎洁的月轮在天空中缓缓滚动,碾过了那澄澈的天空。月亮之上还有一条通往广寒宫的路,而那桂花树下的落叶声却仿佛是轻轻的,没有一丝声音。
咏月 影冒山河出,光分斗汉微。 愁添双杵乱,鸿带数声归。 歌舞高楼近,关山古塞违。 不堪江夜寂,何事故清辉。 注释: 1. 影冒山河出 - 月亮的影子覆盖了整个大地。 2. 光分斗汉微 - 月光在天空中分散开来,显得非常微弱。 3. 愁添双杵乱 - 月亮的光辉使得双杵(古代农具)上的稻穗看起来凌乱。 4. 鸿带数声归 - 大雁在天空中排成V字形飞行,发出的声音像一条带子。 5. 歌舞高楼近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每句有五个字,共二十一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前除方惜暮 - 在农历的初八这一天,诗人因为即将过完一年的最后一天,而感到珍惜和留恋。"除"指的是农历的第一天,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里的“方”表示正在。"夕"是傍晚的意思。 2. 忽有皎兮临 - "忽有"指的是突然间,“皎兮”指的是明亮的月亮,"临"在这里表示降临,即月亮突然出现并照亮了大地。 3.
译文: 咏月 月圆时,人们希望它能一直圆满。 月亮在傍晚时显得格外圆,就像它藏住了所有的秘密。 桂树的影子映照在晴朗的天空上,就像它照亮了整个夜晚。 月亮能持续地照亮黑夜,时间也能用来记录年岁。 繁星都避开月亮的光芒,就像蜡烛的火焰不能与月光相提并论。 注释: 1. 盛处应持满:指在最明亮的时候,月亮应保持其完美无瑕疵的状态,如同盛放的酒应该保持其最佳状态。 2. 微时望欲圆
诗句释义 1 清切空阶月:形容月光如洗,明亮清澈。 2. 相依欲二更:夜晚即将结束,月亮似乎更加明亮。 3. 寂喧非一致:虽然环境安静,但声音的喧嚣并不与月色相冲突。 4. 千秋同此明: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明亮的月亮始终不变。 5. 萧萧庭中女:描述庭院中女子的轻风声。 6. 俯仰触中情:女子的身姿和动作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波动。 7. 对此令人远:这种景象让人感到遥远和孤寂。 8. 况乃兼秋声
1. 咏月 长夜清辉发,愁来分外明。 徘徊新战骨,经过旧台城。 秋色知何处,江心似不平。 可堪吹急管,重起故乡情。 译文 在漫长的夜晚,月光的清辉洒落,使得我的心情更加忧愁和孤独。 在这片土地上徘徊,心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回忆和新战死士兵的哀思。 经过古老的台城,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变迁。 秋天的景色在哪里?它总是让人感到悲伤和不安。 听到急促的笛声,我不禁想起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