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
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
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
灵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山寺》是唐朝罗隐的作品,并非王安石所著。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山寺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罗隐,字昭谏,号博陵居士,唐朝末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士族家庭,但因科举考试多次不中而闻名。罗隐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以黄老之学治国理政,试图提炼出一套适用于乱世的“太平匡济术”。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歌原文:晚景聊摅抱,凭栏几荡魂。槛虚从四面,江阔奈孤根。幽径薜萝色,小山苔藓痕。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灵山寺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诗中的“晚景”和“空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站在栏杆前,感受到了四周景物的空旷和自己的渺小,这种对比加深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的结尾处,“欲依师问道,何处系心猿”更是直接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解脱的渴望。
《灵山寺》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深度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悟,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