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菀菀黄柳丝,蒙蒙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其二】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春词二首
介绍
《春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常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了优美的淇河风光,极言生活在淇河边的常人意想不到的美好。从诗中可窥见淇河在唐代的景色之美,以及唐代诗人心目中淇河的影响和地位。
注解
菀(wǎn)菀:茂盛。
蒙蒙: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
红妆:美女。
倚(yǐ):靠。
对:《英灵》《品汇》均作“树”。
光:《英灵》作“风”。
宁:岂。
傍(bàng):靠近,此指居住在淇河边。
騕褭(yāo niǎo):良马名。《淮南子·齐俗》:“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马”。褭:袅的异体字;騕褭,《英灵》作“腰袅”。
羁:马笼头。
陌上桑:乐府《相和曲》名。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畏:一作“为”。
相关推荐
【注释】 - 菀菀黄柳丝:形容柳树的枝条柔软而下垂。 - 蒙蒙杂花垂:形容花朵繁多,颜色柔和。 -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的画面,女子在日出时慵懒地躺着,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的感叹,她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眼前的困境。 -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描述了女子在田野中劳作的情景,她的劳动成果是桑树上的果实
【注释】 翳翳:阴暗的样子。陌上桑:在田间小路旁种的桑树。南枝交北堂:东边的树枝交搭到西边的房檐下,表示美人居住的地方。金梯:指美人用的金色栏杆门。 盈盈娇路傍:形容女子走路时娇小可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写美人在春天里养蚕的情景。首句写春日田野上的景色,次句写美人的居处;第三句写美人出而劳作,第四句写美人劳作的情态。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劳动场景
``` 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 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 赏析: 《春词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常建于贞观年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的诗篇。此时期正值大唐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也空前繁荣。诗中的“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出春天的美好与希望。同时,“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无奈
【注释】 昨日:前天。桃花飞:指春日的桃花瓣像雪片般飘落。梨花吐:指春天的梨花盛开。几时:多长的时间。那堪:哪堪,怎能容忍。荡子:流浪在外的男子。游(有)不归:在外游荡而不愿归来。春来:春天来临了。泪如雨:眼泪像雨点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首句写春光明媚的景象,以“飞”字和“吐”字渲染气氛,烘托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气氛。二句承上启下,由眼前的春光联想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春词二首 六军文武浩如云,花簇头冠样样新。 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 注释 - 六军文武浩如云:描述了朝廷的文武官员人数众多,如同云集一般。 - 花簇头冠样样新:指官员们的头上戴着各种簇新的鲜花,象征着他们的荣耀与地位。 - 惟有至尊浑不戴:表示尽管有如此多的官员,皇帝却不佩戴任何头饰,展现出一种谦逊和低调的风格。 - 尽将春色赐群臣:皇帝将春天的美好景色赐予了所有大臣
注释:大街小巷都挂满了鲜花,圣人也亲自回到了景灵宫。我不知后面还有多少花,只见红云缓缓飘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盛装打扮的繁华景象。首句“万数簪花满御街”,写到了街上插满了花,用“万数”形容数量之多,可见京城之繁荣。次句“圣人先自景灵回”,写皇帝先从景灵宫出发,景灵宫是皇宫中祭祀祖先的地方,诗人用“景灵”二字暗指皇帝。第三句“不知后面花多少”,写到了后面的景色,诗人用“但见”一词
春词二首 残红新绿间秋千,寒食园林人意阑。 一阵春寒花上起,画廊连夜雨珊珊。 注释: 残红新绿:指春天的景色。 秋千:一种游戏用具,用绳子系在树枝上,可以荡来荡去。 寒食:古代节气名,在清明节前两天。寒食这天禁火吃冷食,人们有踏青、放纸鸢等风俗活动。 阑:尽的意思。此意为尽兴。 珊珊:形容雨声细密而连绵不断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与活动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
注释: 霭霭芳园是谁家的庭院,朱红色的门横锁着夕阳斜斜。 鸠鸣鹊噪,闲庭馆中,春风吹动,百花争艳。 赏析: 首句“霭霭芳园谁氏家”,描绘了一副宁静美好的画面。这里的“霭霭”形容芳园景色如烟如雾般美丽,而“谁氏家”则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哪户人家的庭院呢? 次句“朱门横锁夕阳斜”。这句诗通过描绘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朱门象征着富贵人家,而“横锁”则暗示着主人不在
诗句解读及赏析: 春词二首 - 首句:“莽莽暄风拂九州。” - 关键词解释:"莽莽"形容空间广阔,无边无际;“暄风”指温暖且和煦的春风。 - 译文:浩大的春风从四面八方吹拂着整个九州大地,无处不在。 - 注释及赏析:这一句表达了春天的气息遍布每一个角落,象征着万物复苏与更新。 - 次句:“春来何处不消忧。” - 关键词解释:"消忧"意味着忧愁消失或减轻。 - 译文:春天到来
无复馀声到耳边,衡门不闭亦萧然。 风枝鸟语皆无赖,每向春晴聒昼眠。 赏析: 《春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这两首诗描绘了优美的淇河风光,极言生活在淇河边的常人意想不到的美好。从诗中可窥见淇河在唐代的景色之美,以及唐代诗人心目中淇河的影响和地位。 “无复馀声到耳边”,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声音无处不在,它们轻柔地拂过耳畔,却又如此微弱,几乎无法辨识。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柔和与宁静
《春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常建的组诗作品,描绘了美丽的淇河风光,极言生活在淇河边的常人意想不到的美好。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晚兰香露泣愁红:描述了兰花在晚风中散发出香气,而露水使得花朵显得更加忧愁。这里的“泪”字,既表现了兰花对露水的珍惜,也反映了花的美丽与脆弱。 - 睡起沉吟绕露丛:诗人从梦中醒来,心情沉重地围绕着露水丛生的地方徘徊。这里的“沉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索。 -
以下是对《春词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空恨勒花春事晚,及开零落却生嫌: - 空恨:白白地感到遗憾。 - 勒花春事晚:春天的花早早地枯萎了。 - 及开零落却生嫌:等到花开了又纷纷凋谢,反而产生了厌恶之情。 - 赏析:诗人对于花朵的早春陨落感到惋惜,因为它们的美丽在盛开后迅速凋零,而这种快速的变化往往让人产生不满和反感。 2. 春风若不曾相识,何事频来揭画帘: - 春风若不曾相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春词二首”,要求考生先解释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艺术手法。 首先看第一句,“宿霭溟蒙曙色新,牡丹凝露晓妆匀”。这句的意思是说早晨,天空中云烟迷漫,黎明时分,曙光初照
红杏萧墙翠柳遮,重门深锁属谁家。 日长亭馆人初散,风细秋千影半斜。 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杨花。 玉楼有客犹中酒,笑拨沉烟索煮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红杏萧墙翠柳遮,重门深锁属谁家。” - 关键词:红杏、萧墙(篱笆) - 注释: 红杏和翠柳构成了春天的生动画面,而高耸的院墙和紧闭的大门则象征着隐秘或隔离,可能暗指某种不公开的秘密或隐私。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