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古松
介绍
《古松》是一首长诗,由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还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而备受推崇。
王安石以“古松”作为诗歌的主题,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在这首诗中,王安石通过对古松的形象描写,不仅刻画了古松的高大挺拔、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还通过风月的烘托,赋予了古松以生命力和情感,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古松的坚韧与不屈。
从美学角度来看,王安石的《古松》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首联即写古松的茂盛与高耸,颔联进一步扩展背景,渲染衬托出古松的形象。颈联则通过议论的方式,将古松拟人化,使其具有了独立的意志和情感。尾联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即在廊庙之需(指朝廷或官府)时,应优先选择有才能的人才,而非随意采伐古松。
《古松》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不仅是王安石个人才华和思想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后人不断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
古松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 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注释: 1. 雷电不敢伐:形容古松高大挺拔,足以抵挡雷电的袭击,使其不敢砍伐。 2. 鳞皴势万端:形容古松树皮上的裂纹错综复杂,形态各异。 3. 蠹依枯节死:形容古松的枯枝上寄生着蠹虫,这些蠹虫已经死亡。 4. 蛇入朽根盘:形容古松的腐朽根部被蛇盘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注解】 古松:指松树;直干百馀寻,高大挺拔;高入青冥不附林,高耸云天,不与树木为伍;万壑风生成夜响,风吹过无数山壑,发出声响;千山月照挂秋阴,月光照耀下,松树的影子映在千山之上;粪壤栽培力,粪土也能培养出松树;自得乾坤造化心,松树的根扎于大地,吸取养分,自然生长,不受人为干预。 廊庙乏材应见取:国家需要人才,而你却缺乏才干,应该被任用;世无良匠勿相侵:世上没有好的工匠,就不要去打扰他们。
【注释】 1. 古松:松树,这里特指古松。 2. 蛟龙:形容树势弯曲盘旋,如蛟龙一般。 3. 气夺百万军:气势足以吞没百万大军。 4. 根蟠苍崖石:根深深地盘踞在苍劲的山崖之上。 5. 梢拂青天云:枝条伸展到青天白云之上。 6. 山神护野火:山中的神灵保护野外的大火。 7. 地主诃樵斤:山上的地主呵斥樵夫,禁止他们砍柴。 8. 魁然栋梁材:像栋梁一样高大的建筑材料。 9. 献吾君:献给我的国君。
古松 人之生也直,此物自长年。 雾雨晦深谷,风云乘半天。 扶危正须尔,得道亦超然。 惨澹空回盼,长吁立暝烟。 注释: 1. 人之生也直,此物自长年。 - “人之生也直”:人的一生应当正直。 - “此物”:这里指的是树木。 - “自长年”:自然地生长了很多年。 2. 雾雨晦深谷,风云乘半天。 - “雾雨晦”:云雾和雨水遮蔽了深谷。 - “风云乘”:云和风在天空中飘荡。 3. 扶危正须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古松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屈、高洁傲岸品质的赞美之情。 首句“直气森森耻屈盘”,描述了古松笔直挺拔,气势磅礴的景象。这里的“直气”指的是古松的树干挺直,“森森”则形容其枝叶茂密。这句诗通过对比古松与低矮植物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古松的傲骨和高贵气质。 次句“铁衣生涩紫鳞乾”,进一步描绘了古松的坚硬质感。这里用“铁衣生涩”来形容古松的树皮粗糙,如同铁衣一般
古松 独占宽闲地,不知摇落天。 山林犹古色,风雪自穷年。 龟伏灵根寿,禽巢绝顶仙。 栋梁非所屑,几见海成田。 注释: - 古松:这里指松树。 - 独占宽闲地:意指古树占据了宽敞的空地。 - 不知摇落天:指树木长得很茂盛,仿佛与天空相连。 - 山林犹古色:指山林依旧保持着古老和朴素的风格。 - 风雪自穷年:意指无论风雪多么严酷,古松都能屹立不倒。 - 龟伏灵根寿:意指松树扎根深厚,象征着长寿。 -
【解析】 此诗首联写古松的外形,二、三联写古松在山中的生存状态,末联抒发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摧颓”是“衰败、倒塌”的意思,形容古松被风雨摧折;“岩壑”指岩石间的峡谷。全句写古松在山间岩石之间,虽然遭受风霜雨露的摧残,但依然挺直不倒,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磊落得天顽”意谓:它高高地立于苍天之间,显得那么刚劲、洒脱、不羁。“天顽”即苍天,这里用来形容古松高傲的气势
雷电空山夜,髯蛟起石泉。 注释:在寂静的山谷中,雷电交加,仿佛有龙在腾跃而起,激起了石泉的波澜。 古松 乔阴无六月,老气欲千年。 注释:古松高大挺拔,枝叶繁密,遮蔽了天空,仿佛是一片遮天蔽日的森林,使得六月都显得闷热无比;而那浓郁的香气和岁月沉淀的气息,似乎想要延续千年之久。 斸药人能寿,巢枝鸟亦仙。 注释:那些采集草药的人,能够长寿健康;而在古松下筑巢的鸟儿,也显得如此超凡脱俗。
【注释】 知:知道。枞:高大的松树。万盖:指成排的大树。韵清:声音清脆。干直:树干笔直,比喻正直无私。惨淡:凄凉寂寞。刳明:剖开的木材,用来制作器具。小用:小器物。曾:曾经。 【赏析】 “手植”,表明作者亲手植树,说明他对这棵树的感情之深。“知何代”,即不知是哪一代种的,表达了对古松的赞美之情。接着写松树参天而高,枝叶扶疏,茂盛苍翠,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三句以“琴”喻“松”,“鸟”喻“人”
这首诗的翻译是: 武夷山中古老的松树,树上有千年的仙鹤巢。 多少次隔着云层听到茶臼声,山童在树下捡拾枯枝。 注释: - 武夷洞:位于武夷山中的天然洞穴,因而得名。 - 古松:指武夷山中的古老松树。 - 千年仙鹤巢:指树上有千年的仙鹤栖息的巢穴。 - 隔云茶臼响:形容茶叶制作的声音,隔着云端都能听到。 - 山童:指山上的孩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中古老松树的景象和山童劳作的情景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描绘了松树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展现了松树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1. 诗句:古松偃蹇岁寒姿,盘屈当虚棂。 - 译文:古老的松树在严冬中依然挺拔,弯曲的枝干仿佛在虚窗前舒展。 - 注释:古松(古代的松树)、偃蹇(弯曲的样子)、岁寒(冬季)、姿(姿态)、盘屈(曲折盘旋)、虚棂(虚设的门框)、当(面对)。 - 赏析:首句描绘了松树在冬季仍然坚韧挺拔的形象
【注释】百尺松:高大的松树。高处士亭:在亭子高高的高处。邀风擎日:形容气势非凡。古丁丁:古旧的样子,这里指松树枝条苍劲挺拔。杯觞(shāng):酒杯和酒壶,泛指饮酒用具。“不知老”三句:诗人自比为鸾鹤,意指自己虽年老仍保持节操。“丝苓”即丝瓜,此处指丝瓜藤。比喻自己虽年老,但有济人之用的本领。孤村远岸:孤零零的村庄,远在岸边。谁相伴:指没有人陪伴。梅竹:梅花和竹子,这里借指自己的品格。弟兄:兄弟
古松 桃李难同拟历年,秋光阅老更苍然。 霜根裂石蛟鼍伏,铁干擘云星斗悬。 自信美材遗远地,岂期旧物结新缘。 他年龙化乘云去,犹有风声遍海天。 注释:桃李:这里指花木。比喻美好的人或事。拟:比拟,比况。历:经过、经历。老:衰老。苍然:形容颜色深暗。霜根:即“霜根露”,一种植物的茎叶在霜冻后露出地面的部分。槎:树枝纵横交错。虬枝:像盘龙一样盘旋弯曲的树身。蟠:盘曲。鳞皴:指树木纹理如鱼鳞般排列。铁干
注释 1. 古松:指松树。 2. 铁干:形容松树的根茎像铁一样坚硬、结实。 3.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也形容山峰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4. 碧崖:青绿色的山崖,这里指松树生长的悬崖峭壁。 5. 长垂:长久地下垂,这里指松树的枝条很长,一直垂到地面。 6. 莓苔:一种小草,叶子有三片小齿,花呈紫色,常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 7. 皮肤脱落真心在:比喻松树虽然外表看起来已经破旧
【注释】 古松:指松树。耆旧,指年老的人,多用于尊称。零落,衰败。劲直,刚劲挺拔。馨香宜得,意思是松树的香气适宜凤鸾栖息。流脂化魄,形容松树经风雨打击后,流出脂膏和化为灰烬的样子。斸,锄头。坠子成林,松子落地形成树林。封殖厚,比喻栽培、培育得好。清游,这里指幽静的山林。子房,张良的字,他曾经在隐居的地方种过松树。 【译文】 这些年来,老年之人多数已经凋零,如此这般的长青松也显得稀少。
【注释】 万壑:指千山万壑。 鹤唳:鹤鸣声。 龙腥:指山涧中水气。 绕径:环绕着。 当窗:对着窗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万壑千岩之中独赏古松,并抒发了对这棵老树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万壑千岩里,谁怜孤立情。”描绘出一幅深山古松的幽静图画,它孤零零地矗立在万壑千岩之中,显得非常孤单。这里的“万壑”和“千岩”都是形容山的多,而“万壑千岩里”则更是突出了环境的险峻和古松的孤独
古松 谁将茧素刚一尺,写出寒松千丈直。 高枝多半入白云,眼前夭矫苍虬立。 鳞甲振奋掌爪撑,左拿右攫令人惊。 划然霹雳欲飞去,动地波涛风雨声。 注释: 1. 茧素:蚕丝,这里用来比喻树木的枝条。刚一尺:刚刚弯曲成一尺的样子。 2. 寒松千丈直:形容古松的树干高大挺拔,直插云霄。 3. 高枝多半入白云:形容古松的枝条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连。 4. 眼前夭矫苍虬(qiú)
【注释】 1. 古松:指松树。 2. 秦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天下划分为36个郡,称为“秦郡”。 3. 忆昔:回忆过去。 4. 少年时:年少的时候。 5. 阅尽沧桑总不知:经历过世事变迁,却始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6. 重受风霜频挫折:再次经受风雨的打击和磨难。 7. 空山犹见老虬枝:即使在荒山野岭中,依然可以见到苍劲的老树枝条。 8. 虬(qiú):龙卷风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