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孟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题,考生应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诗句的含义进行赏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全诗,不能只抓住一两处词语进行赏析。最后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要求为30字左右。 第一联:风日清美,曈昽破晓烟,柳色展春妍(早晨的景色) 第二联:雨馀天微清,荷钱贴水圆(雨后的景色) 第三联:桑稠蚕欲老,燕语入新年(春天的景象) 第四联:鵁鶄择高枝
【译文】 秋将至夜半,寒风吹来使人颤抖,没有衣服可以御寒。 清冷的砧石在夜晚响起,愁绪加倍地加剧饥馑。 悲凉的霜冻使颊上的水珠润湿,怨气的露水使化妆变得稀疏。 纤细的腰身束得紧紧,瘦弱的身影依傍着月光。 懒得扑打萤火虫的扇子,暗处的墙壁上凄厉的伊人。 缝制衣裳渐渐看不到月亮,徒然寄托着远方亲人的思念。 遥望天空,金锁一样的明月合拢,打开时客人泪满襟怀。 风吹不到地面上,但愿随着白云飞去。
注释 - 旅况:描述旅途中的情景。 - 离群千里暮:离别了家乡,远行千里之外。 - 朝看晓露斜:早晨看到朝阳下的露水,显得格外清晰。 - 摇摇烟树渺:树木在晨雾中摇曳,显得模糊不清。 - 细细苍云遮:天空中的云层细密而沉重,遮住了天空。 - 月冷偏依草:月光清冷,照在草丛上。 - 昼暖不逢花:白天温暖时,没有遇到花朵盛开的景象。 - 山白寒灯寂:山峦因寒冷呈现出白色,夜晚的灯火也显得寂寞。 -
午梦 摘花浸酒解春愁,奄奄似醉兀如秋。 风飘荷气帘日午,一枕清凉翠簟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午睡中的感受和想象。诗人通过摘花、泡酒、喝酒等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第一句“摘花浸酒解春愁”,诗人用摘花和泡酒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思念和忧愁。 第二句“奄奄似醉兀如秋”,诗人将自己比作秋天,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风飘荷气帘日午”,诗人通过风吹动荷叶上的荷花香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出诗句的意思。同时要把握关键词语“长思”“劫海中”等。 “长思双鹤驾长虹”“双鹤”,比喻夫妻二人;“驾”,乘;“长虹”指彩虹;“长思”,长久地思念。意思是:长思双鹤乘长虹,红袖偏在劫海中。诗人以双鹤喻指自己和妻子,以长虹象征夫妻情深意长。红袖,代指自己的妻子;劫海,指人世的烦恼和灾难。意思是
秋夜林 【注释】 林深长寂寂:林子很深处,显得十分寂静。 夜永漏迢迢:夜很深,漏壶的水滴声悠扬。 月透玲珑砌:月光透过精致的砖石照在地面上。 花舒宛转娇:花儿舒展着婀娜的身姿。 衔杯浮竹叶,得句点芭蕉:用酒杯沾取竹叶酒,吟咏诗句来点缀芭蕉。 池泻芙蓉面,风轻杨柳腰:池塘中荷花盛开,柳枝随风摇曳,像少女的腰肢。 流星喧蟋蟀,零露湿鲛绡:流星划过,蟋蟀鸣叫;露水打湿了鲛人的丝绸衣服。 银汉翔鸿雁
【注释】 1. 江上听潮:乘着春天画舫,在小溪里欣赏云彩。独宿江舟待月明:独自在江上的船中过夜,等待月亮升起。2. 陡觉潮生惊夜语:突然感觉到潮水声越来越大,惊醒了夜里的梦。3. 南天寒叶尽飞声:形容南方的秋天天气寒冷,树叶已经落光,只有落叶的声音在空中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夜江行的小诗。诗人乘着春天的小船,在小溪里欣赏云彩。独自在江上的船中过夜,等待月亮升起。突然间感觉到潮水声越来越大
【注释】 一别江潭月几圆:在江潭分别之后,月亮几乎圆了好几次。 相怜人面不如前:我怜惜自己,但容颜已不如从前。 依稀旧日芳菲在:隐约还能看见昔日那芬芳的花草。 秋雨梧桐十二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的秋天雨夜,梧桐树还在不停地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描绘江潭分别后月亮几次圆缺,以及梧桐树落叶声中透露出的时光流逝之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感慨
【注释】: 春怨:春天的哀怨。 只影淡烟笼,杜鹃枝上红。 杜鹃鸟叫声凄厉,在树上叫唤,使人联想到离别之情; 只影,指独自的身影。淡烟笼,淡淡的烟雾笼罩着人影,暗示了孤独、寂寞和凄凉。 梨花风雨后,人在月明中。 梨花,指白色的花朵(梨花); 风雨后,表示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可能是指经历了一些不幸或者变故; 人,指作者自己; 月明中,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乐观。 赏析:
注释:不要去管花儿开花或落花,不必和花朵争艳。即使没有花香也没关系,可以悠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白天无事的时候可以焚香消愁,早晨诵读《楞严经》晚上诵读《诗经》。 赏析: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认为,生活中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享受,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就可以过上幸福而满足的生活。同时,他也提倡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