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诗句: 属镂夜啼光属地, 将军一出欃枪死。 行尘不动人归市, 带甲如云自天至。 取君甲兵为君洗, 分明袖有银河水。 手中遗下泥一丸, 不封函谷封泰山。 注解与赏析: - 属镂夜啼光属地: - 注释:属镂是古代一种兵器,用金属制成,夜间发光。这里指代将军出征时的情景。 - 赏析:这句描述了将军在夜晚出征的情景,以及月光下的战场景象。 - 将军一出欃枪死: - 注释:欃枪是一种古代兵器
【解析】 (1)“出塞行五首”:这是一首边塞诗。作者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2)“出塞行”:古时称赴边境戍守为“出塞”,因此,此诗题即指代了边塞之事。 (3)“出塞行五首”中第一、二句:“登高望西北,里数逾五千。”意思是登上高处远望北方,距离已经越过五千里。这里用夸张手法写自己远离家乡,到这遥远的边疆来驻守。 (4)“谁言龙庭远,转盼跨幽燕。”意思是谁说边塞很远
出塞行五首 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 - 诗句释义:从塞外出发长达两千里的路程,平坦的沙地上霜白如霜。 - 关键词解释: - 出塞:指出征边塞。 - 平沙:广阔的沙漠。 - 白如霜:形容霜雪洁白。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士兵长途跋涉的情景,强调了行程的遥远和环境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现了士兵们对战争的严肃态度。 探兵失单于,传是左贤王。 - 诗句释义
【注释】1.出塞行:指边塞诗。 2.地卑湿: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 3.蒸暑:热暑难耐。 4.螫菵露:毒蚊子的幼虫。 5.射短矢:射箭时因目标近而射程短。 6.秦人:秦国的人。 7.见行如弃市:看见敌人就象见到仇敌一样。 8.今古共一方:今和古人同处于一个时代。 9.穰穰:形容众多、杂乱的样子。家业:家庭产业。 10.鬼妾:死去的妻子或婢妾。纷驱使:纷纷被差役驱使。 11.鸱夷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从手法和意境两个角度进行赏析,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我本轻黠儿,小少槿闾闬”“不知从军苦,悠悠赴沙瀚”,诗人以轻黠儿自比,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同行五千人,骸骨蓬麻乱”“间怀大将印,辛苦生还汉”,写战争残酷,战士战死无数,将军也身陷战乱之中,流露出诗人对战火纷扰的厌倦与无奈
出塞行五首 主公再度辽,油幢坐中坚。 怜我鸣吠竖,出入后狨鞯。 一朝霍家败,主公忝姻联。 富贵既相关,受祸其固然。 我时护属国,脱命来居延。 蹉跎偶不死,仿佛三百年。 此来复何幸,皓首朝中天。 昔日霍家事,历历在眼前。 偶行平阳里,细草空芊绵。 与卿等辈耳,岁暮愁红蔫。 注释:主公再度辽,指的是主公再次出征。油幢坐中坚,指的是坐在油幢车中的核心地位。怜我鸣吠竖,指的是怜悯我这只鸣叫的狗
【注释】 1. 山阳:古地名,今河南淮阳县。 2. 莫(mò):通“暮”,傍晚。 3. 猕猴:猕猴,一种猿类动物。 4. 服勇决:指勇敢果断。 5. 髑(dú)髅:人的头骨。 6. 兵家:这里指用兵打仗的将领。 7. 凡百:所有。 【赏析】 《出塞曲》为汉乐府旧题,多写出征、戍边之事,内容比较严肃。此诗是其中的第二首,写的是一位勇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故事。全诗共八句,每句话都充满了战斗的气息。
【注释】 出塞曲 其三:这首诗是《出塞曲》的第三首,描绘了边关将士们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驱马饮淮水:骑马来到淮河边饮水休息。淮水指淮河(今黄河下游),古时黄河以北地区称“淮北”。 千里黄草平:辽阔的原野上长满了黄色的草地。千里形容地域之广,黄草指荒漠中的沙质草地。 种谷却流血:播种庄稼却流血牺牲。种谷,耕种田地;血流,流血。 痛哭秋风生:悲伤地哭泣,秋风吹拂着哭声。 寡妻出租税
【注释】 出塞曲 其四:指《出塞》诗中的第四首。军中:指边塞。凯,胜利。鼓行:进军。辽海:指辽东的辽水一带,泛指东北边疆地区。当宁:皇帝。怡:使愉快、高兴。玉色:形容皇后或贵人的美丽。千金:比喻贵重的东西。劳:慰勉。成功:建立功业。焉知:哪里知道。昨日地:指昨天的土地。袒甲:脱下盔甲,表示勇敢。去:离去。空:空虚。边人:指边远地区的百姓。不敢语:不敢说。将军:指将军自己。益褒崇:更加推崇和尊崇。
出塞曲 其一 注释: - 腰间插雄剑:形容勇士的气势,腰间挂着一把锋利的大剑。 - 中夜龙虎吼:指在夜里听到虎啸龙吟的声响。 - 平明登前途:天亮时踏上征程,向着远方。 - 万里不回首:表示豪情壮志,即使前方是万里之遥也决不回头。 - 男儿当野死:男子汉应当像野兽一般地战斗到底,直到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宿。 - 岂为印如斗:意译为“难道只为拥有一颗如同北斗般的大印”。 - 忠诚表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