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译文】 二十年间,披甲上阵,身受百箭,但杀敌无数。腥风扑面,白刃交加,我死我生。论功行赏,俘虏过百,西东无贼。封石刻记,乌丸垒空。振武扬兵气,宣德畅皇风。金鞭击节,八面凯歌同。天子临轩陛,剖符登美封。簪花上林苑, 醉卧明光宫。再拜奉万年,太平歌治隆。所愿全民命,不敢计勋庸。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将士们的英勇和胜利后的喜悦,同时也展现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寿达丞相所写的,赞美了他的功绩与才能。下面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白雪满天山,将军出汉关。 - "白雪":形容雪的纯净和洁白,这里可能是指边塞的景色被白雪覆盖,增添了一种肃穆的氛围。 - "天山":指的是中国西部的高山,也被称为“万古冻云”,象征边塞的寒冷和艰苦环境。 - "将军出汉关":指的是将军(即寿达)从边境城镇出发,向内地挺进。"汉关"通常指代的是中国的边界关口
【注释】 楼外:指楼外有青山,山在城外。楼外青山半夕阳,青山如黛,夕阳如血,景色十分动人。寒鸦:秋天的乌鸦。翻墨:像墨水一样黑。林霜:树林里的白霜。 平沙细草三千里,平沙细软,草地绵长,一望无边无际。人断肠:使人伤心欲绝。 译文: 城外的青山在夕阳下只有一半,几只寒鸦飞过,在树枝上落下几滴墨点般的白霜;平坦的草地绵延不断,一直延伸到天边,风中传来悠扬的笛声,却无法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 赏析:
【注释】 出:出征。少陵: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效少陵:仿效杜甫的风格。“效”是模仿的意思。 “转战”二句:意思是说,为了报效国家,我不怕骨瘦如柴、身死战场。宁:难道;虑:考虑;枯槁:干瘦,这里形容人的身体消瘦到极点。一毙不待老:意思是一旦牺牲了,就不再有老的问题了。一毙:一死。不待老:不必等年老。 “但愿”二句:意思是我只希望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那么即使自己牺牲也不觉得遗憾。土境:土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出塞曲二首·其一》,是一首边塞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和译文: 注释 - 烽烟边上发:指在边防上点燃烽火(报警)。 - 塞雁群南翔:塞上的大雁成群结队向南飞翔。 - 仰睇冥冥天:仰望天空,天色阴沉。 - 风雩雨雪霜:风、云彩、雨、雪、霜等自然现象。 - 驱马上崖谷:骑上马,奔向山崖峡谷。 - 悲笳咽云黄:悲愤地吹奏着哀伤的笛声,声音低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出塞七首》之一。全诗如下: 骑羊五岁儿,出没区脱中。 翻身异鸟鼠,快捷如飞鸿。 生理不土著,水草无丰凶。 一战那足平,燕然方勒功。 注释: - 骑羊五岁儿:骑着羊的孩子(形容孩子年龄小)。 - 出没区脱中:在险要的地方出没(形容孩子的活泼好动)。 - 翻身异鸟鼠:像鸟鼠一样翻身(形容孩子的活泼可爱)。 - 快捷如飞鸿:动作敏捷如同飞鸿(形容孩子的敏捷)。 -
译文: 已经越过乌盭山,还没涉过狐奴水。饥饿消瘦身体黝黑,枕着戈矛等待天明。 将军正在踢鞠球,天地都随着马的蹄声震动。我们这些人又算什么呢?一死等如蝼蚁。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共两行,四句。全诗语言平白如话、直抒胸臆。前二句写景:已越乌盭山未涉狐奴水,饥羸形骸黑,枕戈待明起。“乌盭”是地名,在今山西境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其明年(公元前119年)春
这首诗是杜甫的《出塞》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少陵”自居,效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风格,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解读: 1. 秦时闾左戍 - 指秦朝时期,那些因犯罪而被关押在边疆的囚犯被派往边远地区驻守。 2. 汉家弛刑徒 - 汉代虽然有法律松弛的情况,但这里特指那些因为罪行被判刑的人被迫去边远地区服役。 3. 髑髅弃瀚海 - 髑髅(dúláo骷髅)意为人死后剩下的骨头
【注释】糒:米酒。衣:指战袍。青海风:青海的狂风。单于宫:匈奴王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简书:古代军中文书。 【赏析】《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写戍卒从军出征到归家的过程。此诗首二句写出发时的情景,“糒”即米酒,这里用来代指出征的将士。“天山雪”、“青海风”,都是形容路途遥远和气候恶劣。“前行几千里”,写将士们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不见单于宫”,写他们到达了匈奴的地盘
出塞七首,效少陵 受诏武台宫,西遮钩营道。阸虎射命中,相从愿深讨。蹑血焚龙庭,以功当横草。平沙列部伍,鲜整旄与葆。奚虑蛇豕繁,一鼓欃枪扫。归取万户侯,岁月未云老。 注释:接受朝廷命令守卫武台宫,西面挡住了敌人军队的通道。在战场上用弓箭射中目标,希望深入讨伐敌军。踩着敌人的血迹焚烧敌营,凭借战功应该得到封赏。在广阔的沙漠上布置军队,旗帜和盾牌都整理得整整齐齐。不必担心敌人的蛇和猪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