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逾乌盭山,未涉狐奴水。饥羸形骸黑,枕戈待明起。
将军方踏鞠,天地入马棰。吾侪亦何人?一死等蝼蚁。
译文:
已经越过乌盭山,还没涉过狐奴水。饥饿消瘦身体黝黑,枕着戈矛等待天明。
将军正在踢鞠球,天地都随着马的蹄声震动。我们这些人又算什么呢?一死等如蝼蚁。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共两行,四句。全诗语言平白如话、直抒胸臆。前二句写景:已越乌盭山未涉狐奴水,饥羸形骸黑,枕戈待明起。“乌盭”是地名,在今山西境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其明年(公元前119年)春,上令大将军李广利将贰师将军万人往击右贤王,得首虏三万级而还”之语。“乌盭山”可能是指此战之地。“狐奴”,即狐奴塞,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汉书·西域传下》载:“匈奴大人姑夕吾向月氏使既还至狐奴,会月氏兵救赵,汉兵败。”可知狐奴是匈奴与月氏联军所设的边界,位于今呼和浩特市西南约50公里处。“未涉”指尚未到达目的地。“饥羸”指因饥饿消瘦而显得形体憔悴。“形骸黑”指因饥饿消瘦而面色黝黑。“枕戈待明起”意为枕着兵器等着天亮。诗人以饱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将士自比,表现出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心情。
后二句写情:将军方踏鞠,天地入马棰。“踏鞠”,是古代一种类似足球的球类游戏,流行于唐代宫廷和民间。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玄宗时,正月上辛祈雪,御端门观打球,谓之‘放杖’”。《新唐书·礼乐志》说:“开元中,帝以宫人及女蛮、部落部歌舞赐之。帝自击球于宫中,受赐者皆以为荣。”可见“踏鞠”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天地入马棰”意谓天地也随着马的蹄声震动。“马棰”是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马鞭子。这里用夸张手法,把天地万物都拟人化了,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吾侪亦何人?一死等蝼蚁。”诗人发出感叹,表示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一死了之。“吾侪亦何人?”意谓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又算得了什么?“一死等蝼蚁”意为我们这些人一死就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
整首诗通过写战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