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闾左戍,汉家弛刑徒。
髑髅弃瀚海,天阴哭呜呜。
我非望生还,魂魄迷归途。
但愿戈矢利,委身斫狂胡。
吁嗟载笔书,不纪万骨枯。
这首诗是杜甫的《出塞》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少陵”自居,效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风格,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解读:
- 秦时闾左戍 - 指秦朝时期,那些因犯罪而被关押在边疆的囚犯被派往边远地区驻守。
- 汉家弛刑徒 - 汉代虽然有法律松弛的情况,但这里特指那些因为罪行被判刑的人被迫去边远地区服役。
- 髑髅弃瀚海 - 髑髅(dúláo骷髅)意为人死后剩下的骨头;瀚海是指茫茫的大海。这里比喻那些被遗弃在边远荒漠之地的士兵。
- 天阴哭呜呜 - 天空阴沉,哭声凄凉,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悲惨的命运。
- 我非望生还 - 我不是希望他们能活着回来,表明诗人对于士兵死亡的悲痛和无奈。
- 魂魄迷归途 - 灵魂迷失了回家的路,反映了士兵们内心的绝望与痛苦。
- 但愿戈矢利 -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战场上的武器能够锋利,这样就能更好地保卫国家。
- 委身斫狂胡 - 宁愿自己受到伤害,也要砍倒敌人,表现出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 吁嗟载笔书 - 叹息声中,用笔墨来记录这一切。
- 不纪万骨枯 - 不记载这些死去的士兵数量,而是关注于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译文:
秦朝的时候,那些因罪行而被判为有罪的囚犯,被迫被送往边疆戍守。汉朝时,即使是犯了一些小错误的人,也被送去边疆服兵役。那些士兵的头颅,被丢弃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天空阴沉,他们的哭泣声充满了悲哀。我并不是希望他们能活着回来,而是感到无比的悲痛。我只希望能让我的武器更加锋利,以便能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我愿意为了保护国家而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牺牲我自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将自己比作那些被派遣到边疆的士兵,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愿意为了保卫国家而付出一切代价。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一种对和平的呼唤,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