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译文】 紧急军情传报,朝廷命令发兵。 勇士们迅速卷起铠甲,亲人送他们出征。 击筑之声哀婉悲切,斟满酒杯频频举杯。 关山之间杀气腾腾,寒日之下不见光辉。 箭矢射中紫塞雕,战马踏裂黄河冰。 岂止是怕敌骑众多,只担忧将军权位不重。 阃外之事不能制衡,一位贤臣可当长城。 大军行进沙碛之地,愿将此战刻在燕然山上。 【赏析】 这首诗是边塞诗中的佳品,它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边地将士的英勇无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出塞·夜梦一女子引扇求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花树树。吹碎胭脂红雨。将谓郎来推绣户。暖风摇竹坞。 注释:花朵繁茂如树,春风轻轻吹散了红色的花瓣,像是被风吹散的胭脂。仿佛在说,郎君快来推开我的闺房之门。温暖的春风轻拂着竹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睡起栏干凝伫。漠漠红楼飞絮。 注释:我醒来后,站在栏杆上凝望着远方
【注释】 朔州:古代地名,今山西朔县一带。边关:边境的关塞。祁连山:在今甘肃西部,是黄河的支流大通河和弱水(古称黑水)的发源地。飞传檄:指迅速传令。三河:指黄河、渭河、泾河。控弦:拉满弓箭。太白:金星,这里代指北方。何日匈奴灭:何时才能消灭匈奴。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泛指全国。晏然:平静安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出塞时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出塞曲三首》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以下是诗句及翻译: - ``` 出塞曲三首 桓桓良家子,趫趫羽林儿。 恩雠久未报,感激气拂霓。 无用丈二组,不须一丸泥。 独身斩胡颈,手揽封侯圭。 ``` 翻译 1. “桓桓良家子”:“桓桓”形容威武,“良家子”指贵族子弟或出身好的人。整句意为:这位良家之子英勇无畏,如猛虎下山。 2. “趫趫羽林儿”:“趫趫”意为敏捷、灵活
【注释】 1.出塞曲:古代边塞诗。三首:这里指三首边塞诗。 2.茫茫:辽阔广大的样子。郊塞,即边塞。 3.木落原野空:树木凋零,原野空旷。木,通“陨”,草木落叶。 4.鼓鼙(pí):军中的军鼓和战号声。 5.山州行无极:山中行军没有尽头。州,通“幽”,深远。 6.敌窟(kù):敌人设下的埋伏或巢穴。 7.生当取荣名:活着时应当取得荣誉名声。 8.死当为鬼雄:死了也要成为英雄。 【译文】
出塞曲三首 丈夫不惧死,所惧潜阘茸。 出身义许国,桀石贾馀勇。 岂无亲戚怜,决去甘登陇。 人生在奋发,将相宁有种。 注释: 出塞曲:指边塞的军歌。三首:表示共有三部分内容。丈夫:男子汉。不惧死:不怕死。所惧:担心的是。潜阘茸:隐藏在草丛中的兔子。形容人有才能而隐于世。出身:指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出身。义:道义。许国:为国家效力。桀石:传说中夏桀和商纣的石头,比喻坚硬无比。贾:买。余勇:剩余的勇敢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出塞曲”, “长驱”,“五千里” - 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被征召去边疆的豪情壮志。"出塞"通常指的是从中原出征到边塞,“长驱”形容行军迅速,“五千里”则表明路程之远。 - 赏析: 这一句展现了诗人的英勇和决心,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边疆生活的期望和兴奋。 第二句 - 关键词: “满目胡尘涨天起” - 注释: “胡尘”指代北方草原上的沙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诗句,“煌煌艺祖业,土宇尽九州”两句中用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赫赫显赫的祖先业绩,疆土辽阔到九个州郡。“煌煌艺祖业”,指祖宗留下的基业。“士宇尽九州”中的“九州”,泛指南北各地;“土宇尽九州”指疆土广阔,到处都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祖宗留下的基业多么辉煌啊,天下的土地几乎都囊括在疆域之中。这两句中用典
【注释】 1. 符离:指在今安徽省宿县一带。班师:军队结束战斗,回撤。北讨:指征讨北方的敌人。阑:完,尽。 2. 志士:有志之人。怀:抱负。言志士们虽然心怀壮志,但开说(劝说)常常很艰难。苦艰:艰苦艰难。 3. 诸将:将领们。初:刚刚。北首:指奔赴北方。易水:河流名。秋风:秋天的风。寒:寒冷。 4. 黄旗:古代军旗的颜色多用黄色,这里借指胜利的军队。捷奏:胜利的消息。雪夜:指冬天的夜晚。榆关
出塞四首 借用秦少游韵北伐下辽碣,西征取伊凉。 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 连颈俘女真,贷死遣牧羊。 犬豕何足雠,汝自承馀殃。 注释: - 出塞四首:指杜甫的《兵车行》、《垂老别》和《哀江头》三篇诗,这三篇诗都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士兵生活的同情。 - 借用秦少游韵:秦少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善于运用韵律表达情感,这首诗可能是模仿了秦少游的风格。 - 北伐下辽碣:北伐指的是对北方边境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