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原诗内容,然后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 “踏云行”是词牌名,这里指代的是一首词。这首词的体裁属于小令,字数为五十八字。上片写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下片则写这种生活态度对人的影响。全词通过描写自己的闲适与洒脱,抒发了对尘世纷扰生活的厌弃之情。 “自在闲人,逍遥烈士。”首句点出主题,即“自由自在
【注释】 踏云行:词牌名。 次重阳韵:此词是作者于宋代重阳节时所写,以“踏云”为题,表达了作者对道教长生不老的憧憬和向往。 因遇风仙:指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遇到一位风神仙人(即道士)。 头分丫角:形容风神仙人的头部形状奇特,像是两角分立的样子。 忘形壳:形容风神仙人忘却了形体的存在。 攀援爱念:指作者对这位风神仙人的敬仰之情。 心来:指心灵受到风神仙人的影响而产生共鸣。 予慧照先知觉
踏云行 捉拿飞鸟,牢牢捉住走兽。日月如二轮般相会。光明照耀洞中天,雨降如甘露。 拨散浮云,不留下薄雾。蓬莱仙子时常遇见。从此修行号叫丹阳,决定朝元去。 译文 抓住飞鸟,紧紧抓住走兽。日月像两个车轮般相互靠近。光明照耀着洞中的天,雨水降落如同甘露。 驱散云层,不要留下薄雾。蓬莱仙人们时常遇到。从此修行号叫道号丹阳,决定向长生不死的道而去。 注释 - 踏云行:一种诗歌体裁
踏云行 三髻轩昂,一般仙格。宜乎花戴青黄白。这些道意少人知,马风再遇亲传得。 欲要修持,须依法则。日来月往通关脉。烹铅炼汞结金丹,功成行满蓬瀛客。 注释: - 踏云行:这是一首描绘神仙修行之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仙者的装束和修行方式,展现出他们超凡脱俗的气质。 - 三髻:指的是道士们的头饰,通常为三个发髻,象征着他们的修行和身份。 - 轩昂:意为高大、挺拔的样子,这里形容仙者的气质非凡。 -
【注释】 1. 马钰:人名,元代全真道著名道士。平生:平素生活。2. 心平性善:性情和顺,善良。3. 钓出:出山或离俗。4. 逍遥坦荡:指心境闲适、坦荡无拘。5. 东平:地名(今山东省泰安市)。6. 平安无事:太平无事,没有灾祸。身康健:身体健康。7. 兴平:地名(今陕西省咸阳市),是老子著书讲道的地方。8. 治平为念:治理天下的安定是国家所追求的目标。9. 清平快乐无征战
【诗句释义】 重阳节,又逢重阳节; 悟道,领悟道法。 扶风马子,指扶风的男子; 何愁老,不担心变老。 调龙引虎弄明珠, 调龙、引虎、弄珠,是说用巧妙的手段和手段; 明珠出路应须早,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这里指珍宝; 明珠出路,意指得到它需要早做打算。 以钰为名,字呼玄宝, 以钰为名,用钰字做名字; 字呼玄宝,取义为“玄”字; 云中子得为佳号, 云中子,指仙人或隐士; 得为佳号,意为获得好名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定襄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与遗山先生是同一个人。他的诗词创作以豪放著称,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受到赞誉。 踏云行 偶尔心明,自然灵感。宝珠出入骊龙颔。真常常应显昭彰,性通通达无昏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活态度
【注释】 1. 六出:雪花。 2. 万峰耸翠:指雪后的山峰,被积雪覆盖,显得格外青翠。 3. 琼花陨地:指雪花飘落,落在地面上。 4. 穿帘透幕逞逍遥:指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透过窗帘、门缝、窗台,尽情地在空中舞动,给人带来欢乐和自由。 5. 故要呈祥瑞:所以一定要展示吉祥之兆。 6. 渔父莎披:渔父披着草衣,像在欣赏美丽的雪花。 7. 子猷兴至:子猷看到雪景后兴致勃勃,想出去赏雪。 8.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诗歌的有关内容,最后还要能对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作恰当的评价。 此诗是一首颂佛经的道教祝寿词。诗人用“青词”和“黄箓”等词语,表明祝寿者的身份,接着写祝寿者斋戒沐浴、焚香礼赞、诵经礼拜的过程,并把诵经礼拜与钟磬声、香烟、酒果等联系起来
【译文】 满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 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玉蕊亲收得。 【注释】 1. 踏云行:一种诗歌体裁名,源于唐代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 2.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形容环境宁静,心境平和。 3. 四方八表无遮塞:形容空间广阔,视野开阔。 4. 灵光万道出昆仑:形容光芒万丈,照亮了大地。 5. 人前岂敢夸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