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云行
【注释】 踏云行:一种曲牌,又名《紫霞曲》。词牌前后片各三平韵。双调九十七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为作者自度曲。耳听:倾听。金经:指佛经。金,梵语音译的音节,即“真如”。口餐:口中吃。玉饼:指佛教的供品,即“香积”。象管:即佛珠,用来记数诵经念佛的用具。心印:佛教术语,即“法身”。事竞相萦:事情纷繁缠扰。常清净:恒久不乱。 欲要灵明:想得到聪明智慧。灵明:指佛智,即“般若”
【注释】 两县三仙:指道教中的三位仙人。 一心同处:意为三者心意相通,共同修炼道术。 递相传授:轮流相互传授。 玄玄语:玄妙的道义或言教。 水云溪畔:形容清幽闲适之地。 烟霞洞里:形容神仙居住之所。 炼汞:用硫黄和汞混合制成丹药。 烹铅:用铅和铜等金属混合制成丹药。 调龙:用丹砂调和龙虎之气。 引虎:用丹砂引动虎之精气。 结正三田主:指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三元宫位。 大罗天上:指仙境。 为仙侣
踏云行 这首诗的大意是:仙家出语何须恁?山侗自揣一鳌鱼,金鳞晃日如新锦。 注释:仙家的言语不需要那么复杂;山侗自揣一鳌鱼,意思是说山侗(一种鱼)自比为一只大鳌鱼,金光闪闪,好像新织的锦缎。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以一种超脱、自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惑,展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注释】: 1. 踏云行:词牌名。又名《踏莎行》。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2. 重到兴平:指回到洛阳。兴平县,在今河南省。 3. 广开言路: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4. 蓦然兴尽思归去:突然兴趣全消,想到要回家去。 5. 踏莎行计指长安:踏莎行,即“踏莎行”,唐教坊曲名。计指长安:计,计划、打算;指,指着。长安,古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6. 愿人早早心开悟
祖居云阳,山势高耸。自古以来,我辈都是以学问为生。然而因唐朝末年离开东牟,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 几代的荣辱兴衰,难以承受重提往事。现在我因家缘而放弃仕途。水云飘游到潼关,超然物外,显露出回家乡马的身影
踏云行 七十年光,五千二万。堤防不测无常限。假躯抛下落黄泉,平生应变时间赞。 顿觉灵峰,真超彼岸。蜕形归去升云汉。天元过了去无来,踏莎行者人难赶。 注释: - 踏云行:一种道教修炼方法,通过修炼达到飞升成仙的境界。 - 七十年光:指人的一生有七十年的时光。 - 五千二万:指人一生中经历的岁月和遭遇的事情。 - 堤防不测无常限:意指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同堤岸上的水流无法预料何时会泛滥。 -
踏云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宏大而深远,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神秘的宗教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踏云行: - 踏云行:指行走在云端之上,寓意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的自由。 - 乱性糟浆:指混乱的本性和糟粕的思想。 - 颐神玉液:指保养精神,饮用玉液(道家称神仙饮用的甘露为玉液)。 - 莫迷有有无中觅:不要在虚无缥缈的事物中寻找答案。 -
【注释】 去岁周亭:去年在周亭。周亭,县治所。 今年重到:今年又回到这里。 光阴似箭催人老:时间像箭一样飞逝,催促人们衰老。 世空识破好休心:世间的名利都已看破,好的心思也就停止。 修行下手志宜早:修行要从现在开始。 不肯忘情:不愿意把感情放在一边。 将来悔懊:以后后悔就晚了。 松峰乐道随缘饱:在松峰山快乐修行,顺应自然。 无中炼就汞和铅:用没有的东西炼成铅和汞,即道家所说的“无中生有”。
这首诗的大意是:儿女情深如同金枷,爱情如玉杻锁住了心。深陷火坑身陷牢狱,痛苦煎熬仿佛春蚕。快快离开这无中生有的苦海,寻找解脱之道。 日夜颠倒恍若梦醒,乌飞兔走日月如梭。人生浮沉难保长久,速修性命才能免轮回。完全修行得道成仙,与蓬莱仙友共度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苦难和挣扎,表达了对解脱之道的渴望和追求。诗人用金枷、玉杻比喻儿女情深,用火坑牢狱比喻人生的痛苦和束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字词含义的理解。 “一别三年,重游此地。”“重游”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游兴未已,而“三年”表明了诗人的游兴已久;同时从诗中可知,“重游此地”的地点是云庵。这两句交代了时间与地点,为后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云庵寂阒忘心意。有时欣则看仙经,自然理达真明异。”“寂阒”一词,用来形容云庵的环境幽静,无人声息,只有风声、鸟鸣等自然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