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金经,口餐玉饼。手持象管书心印。虽然事事竞相萦,真如不动常清净。
欲要灵明,须磨内镜。居尘不染真常应。真常应后显胎仙,胎仙显后真常定。

【注释】

踏云行:一种曲牌,又名《紫霞曲》。词牌前后片各三平韵。双调九十七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为作者自度曲。耳听:倾听。金经:指佛经。金,梵语音译的音节,即“真如”。口餐:口中吃。玉饼:指佛教的供品,即“香积”。象管:即佛珠,用来记数诵经念佛的用具。心印:佛教术语,即“法身”。事竞相萦:事情纷繁缠扰。常清净:恒久不乱。

欲要灵明:想得到聪明智慧。灵明:指佛智,即“般若”。须磨内镜:须用镜子照见自己的本性。内镜:即内心的镜子。居尘不染:住在世俗之中,却不沾染世俗尘埃。真常应:真如永远不变,始终如一。真常定:真如常住不变,始终如一。

【赏析】

这首词以佛家语言入词,写佛理、禅意。全词由“静”到“动”,从“无”到“有”,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把佛理讲得透彻明白,令人信服。

词的开始两句,说佛家弟子们听到佛陀的教诲和佛陀的功德,都感到十分欢喜,并把佛陀的教诲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口餐),而佛陀的功德也化作自己修行的榜样(手执)。接着又进一步强调了佛陀的功德是永恒的,是恒久不变的,永远都不会动摇的。这就使读者对佛陀的功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欲要灵明,须磨内镜”,这句词的意思是要想得到聪明智慧,就必须通过反省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内镜),也就是通过自我修养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这里的“内镜”一词,就含有佛教中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即般若)的含义。

接下来几句,写佛教中的“六度万行”。“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则是指佛教徒在修行过程中所要做的一切善行。作者用“虽复事事竞相萦”、“虽复时时纷万端”、“虽复日日忙无尽”等句来描绘世俗世界中的种种烦恼与纷扰,而这一切烦恼与纷扰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的境界。只有当人们在心灵上达到了这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世界的种种困扰。

“真如不动常清净”这句词的意思是,真正的佛法是不动的,它永远都是那么纯洁和清净的。这一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一种信仰和追求,认为真正的佛法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超越世俗世界之上的至高无上的真理。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智慧和悟性,就必须通过自我修养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解脱。而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则是通过不断地修行和修炼来实现的。这里的“胎仙”一词,则是指那些已经获得了解脱和觉悟的人,他们就像是仙人一样,能够在人间自由地遨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