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春午时分,红雨洒落。湔裙曲水边,采兰江渚上,万朵鲜花簇拥着游女们。她们手拉手,踏青芳草,翩翩起舞。 拾得斗合的鸳鸯谱,瑶环赌彩,赢取了同心缕。傍晚归来,倚在碧纱幕旁,周身都罩着花影。 赏析: 《河传·戏拟闺中十二月乐词正月》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景象。首句“春午红雨”描绘出了春日午后的美景,红雨如同花瓣般飘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接下来,诗人详细描述了游女们在曲水、江渚上的活动
正月初一,新年吉利。华胜妆钗,宜春贴字。檀郎把酒,屠苏索醉,道儿家得岁。 闹蛾满路鳌山会,猜灯谜,输了鸳鸯翠。却拉邻家姊妹,紫姑相伴戏。 注释:正月初一,新年吉利。华胜妆钗,宜春贴字。檀郎把酒,屠苏索醉,道儿家得岁。 闹蛾满路鳌山会,猜灯谜,输了鸳鸯翠。却拉邻家姊妹,紫姑相伴戏。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模拟闺中十二月乐词中的《正月》篇。它描写了正月初一这个新春佳节的情景。在古代中国
注释: 河传 · 戏拟闺中十二月乐词正月 春半社来飞燕。丽日花朝。茜裙扑蝶过红桥。垂腰折柳条。汉宫寒食新传火。 贻雕卵。耍笑郎家果。墙头马上看秋千。喧阗。争分白打钱。 译文: 春天的半边,燕子飞舞而来。美丽的阳光和花朝。女子穿着红色裙子,蝴蝶在她周围飞舞。她弯腰折断柳枝。在汉代皇宫,人们会点燃新的蜡烛。 他们把鸡蛋作为礼物,在墙上下棋。男子在马上观看秋千游戏。人们纷纷来到集市,争夺着零钱
双燕,如剪。乍逢寒食,飞来深院。呢喃小语诉东风,留恋。主人情莫遣。雕梁依旧频频见。 译文: 燕子双双如剪刀般掠过。刚巧逢上寒食节,它们飞入深宅大院。在微风中呢喃细语,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我留不住它们,只好看着它们离去。 香梦远。春随梨花软。复依檐。又穿帘。恹恹。你的到来今更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燕子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首句“双燕”二字,点明了燕子的形象
春闺 残杏,指落花的杏树。 残杏,指落花的杏树。 粉墙红映,红色的粉墙映照着残杏的红色。 烟雨溟蒙,烟雨弥漫笼罩着大地。 轻轻双燕剪东风,燕子在春风中轻轻地剪动翅膀。 泥融,雨水融化了泥土。 隔帘栊,隔着窗帘。 呢喃欲共佳人语,低声细语地想要与佳人说话。 随花舞,随着花儿跳舞。 故惹空闺妒,故意引起佳人的嫉妒。 落英衔坠画梁前,落花被风吹到画梁前。 微蔫,微缩的样子。 弄晴薄暮天,天色渐渐晴朗了
【赏析】 《河传·初夏》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为咏柳之作,上片以花老、春少、踏风轻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夏时令的图画;下片写新笋抽生、绿柳依依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全词语言清丽,意象优美,意境幽美。 注释: - 花老:指花朵已经凋谢。 - 春少:指春天已经过去。 - 踏风轻:形容行走时轻快地踩在春风中。 - 接叶朝来过莺:形容柳树枝条上的树叶随风飘动,仿佛有黄莺飞过。
【注释】: 壬午:指壬午年。 语花:指女子。 夭:美好。 疑笑:怀疑是笑。 宛转怜人眼前:意思是可怜人眼前的娇花,宛转地让人怜爱。 昨宵清露应汝寒:昨夜的清冷的露水,应该为你感到寒冷。 岂堪:哪能承受。 也如人独眠:就像一个人独自睡觉。 暮蝶朝蜂寻太急:傍晚的蝴蝶,早晨的蜜蜂,都急于寻找花蕊。 须莫惜:千万不要浪费。 可及今颜色:现在的颜色还来得及保持。 待明朝:等到明天。 无复娇:不再娇媚。
寻沈云友村居(壬午) 春天已经到来。 春风吹过柳条,如同剪刀剪裁。 蘋草沙洲散发出阵阵清香,软绵绵的。 晴天里细雨如丝,水面上的水气远远地升起,像一条白色的绸带。 燕儿穿着绿衣在浅水中嬉戏,小船窈窕袅娜,深入水中。 桃树之间隔着一重山,远处的村落显得模糊不清。 夕阳西下,林影映在西边的湖面上。 杜鹃啼叫,我独自愁思,不知路在哪里。 注释: 1. 河传:一种曲调名称,属于词牌名之一。 2.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河上明月的景象。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以“何日成桥”作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下面是逐句翻译: - 同上孤望。影萧萧。 - 一同望着远处的孤影,影子显得萧条凄凉。 - 何日成桥。梦遥。 - 何时能与你共同走过桥梁,梦境遥远而不可及。 - 半钩月明霞渐销。今朝鹊乌如涌潮。 - 半弯的新月映照着美丽的景色,彩霞逐渐消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分析。此题是理解诗意的题目,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河传”,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上片十二句七仄韵;下片十三句六仄韵;前后两阕各十句九平韵,共八句七平韵。 “风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花悄”:花儿凋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