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
【注释】 碧:绿色。轻枻:小舟。理:整理。𦨰:同“楫”。故山:故乡的山。南望:向南方眺望。怀宇宙以伤远:因怀念宇宙而悲伤。飞鸟以极目,长揖古人风:送别飞鸟,长揖古人之风。长揖:长声作揖。风:指前人的遗风。百年内:一百年以内。心事一杯中:心中所想的事,像一杯中的美酒一样。观瀑布:观赏瀑布。舞蛟龙:在瀑布下看水如蛟龙般翻滚飞舞。白云千里,万里日色冷青松:白云在千里之外,万里之遥,太阳显得格外寒冷
【译文】 水调歌头 雪夜同祜曾 黄破梅花萼,香透小窗前。 一天如许风雪,迸作此宵寒。 我有袁安高枕,裹著杜陵布被,放胆且酣眠。 不管柴门外,埋却径漫漫。 鸟飞绝,人踪灭,万千山。 已知此际归梦,行路也应难。 且把花瓷双盏,趁向砖垆石铫,分擘小龙团。 与子共斟酌,愁绪且从芟。 【注释】: 水调歌头 雪夜同祜曾:词牌名,《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调之一
这首诗是苏轼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秋残冬至》。下面逐句解释: 水调歌头 秋残冬至,与凫老同寄沽上,抚时对景,偶成此阕 注释:水调歌头的词牌名,秋残冬至表示季节已进入秋天和冬季的交界。与凫老同寄沽上表示作者将自己与一只名叫“凫老”的老鹅一同寄居在沽上的某个地方。抚时对景,偶成此阕表示作者在抚今对景之际,偶然写成了此首词。 萍老枯根在,风约小池塘。 注释:这里指作者自己
《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的古典诗词,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吴昌绶创作。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万里一明月,秋思满长天:表达了在中秋佳节,一轮明亮的月亮高悬天际,将深深的思念洒向无垠的长空的景象。 2. 古今人事代谢,流照自年年: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而月亮则始终如一地照亮着大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存在。 3. 才放澄辉大地,又被微云障翳
译文: 这首词是苏轼在送别伯厄之任滨江时所作,模仿南宋士夫体的风格。他回忆起新近被任命为东道尹,重游北庭的往事,征帆远去,直到海西头。他还记得旧闻炎徼,又话风尘京洛,行役未遑休。握手慰劳苦,尊酒此相酬。寸心知,平生事,鬓毛羞。兵氛大地抢攘,万古伴牢愁。老我琼阴故侣,剩与邻松高卧,孤梦傲沧洲。揽辔且踯躅,来对一篱秋。 注释: 1. 水调歌头·送伯厄之任滨江: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的词牌名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秋日送徐方虎太史省亲》,是明朝诗人杨慎的作品。诗中的“朱竹垞检讨”指的是明朝的朱载堉,他是明朝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与曹秋岳先生有着深厚的交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斜日照清嶂,落叶下金台。 斜阳映照在青翠的山岭上,秋天的树叶飘落在金黄的台地上。 注释:斜阳、清嶂、落叶、金台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宁静。 故人辞我南去塞雁一声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名为《水调歌头》的三首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及注释: 山色不知处,出郭便苍然。 【注释】山的颜色在远处看不清楚,但一旦走出城郭,眼前展现出苍茫的景象。 【赏析】诗人通过“山色”与“柳阴”来描绘出一种远山含翠、近水含青的幽美景色,表现了出城后所见之景与城市不同,显得更加清新、苍茫,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水调歌头·秋色自来去》是宋代词人李慈铭的作品,此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时光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词的逐句释义: 1. 秋色自来去,终古不知愁: - 秋色自来去:描述了秋天景色的自然流逝,暗示着时间无情地流逝,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 - 终古不知愁:表达了尽管岁月变迁,人们却依然无法摆脱忧愁,这种忧愁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避免。 2. 江村今夜明月,肯为酒人留: -
谁摘碧天色。 谁?是谁采摘了那碧绿的天空? 点人小龙团。 像小虫一样点缀着人们生活的“龙团茶”。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太湖的水面上,云雾缭绕,如同被水汽浸润过一般,经过了几年的岁月。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应该是清晨的露水,使得渔夫们梳妆时眉色更显得鲜润,这些露水都滴在了她们镜子的旁边。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采集了这些竹制的篮子
《水调歌头·暮春同豹人、仔园、龙眉、叔定家兄泛舟遇风,饮红桥酒家》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在风雨中泛舟的感慨;下片写酒宴后归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落日时分放船出海好,锦缆缓缓地拉起船帆。 询问春天为何如此迅速地归来,面对美景却强留连忘返。 试着看那些飘飞的花瓣和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