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豹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 ①遥望孤峰远,楼高迥出群。意思是远远望见一座孤立的山峰在远方,楼阁高耸,凌空突出,好像高出群山。“孤峰”是诗人登山观眺后的感受。“孤峰远”,指山峰遥远;“楼高迥出群”,写山高,也暗示了诗人登临的艰难。“孤峰远”,“楼高迥出群”。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山时所看到的景象:远处有座孤立的山峰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之一。这首诗写山中景色,表现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绝巘群峰外”,点出山中之景;“真如出世时”暗指柴侍御,表明诗人与友人同道;“烟光秋黯淡”,写山中之景;“江色夜迷离”,写江中之景;“寺远残灯灭”,“山深僻路迟”,写山寺中之景;“观身空相地”,“幻影复何之”,写自己观山的感受和想象。此诗在艺术上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互衬的手法
牛首寺 昔年飞锡处,重阁绝人群。 风树留红叶,梯山引白云。 鸟啼秋境寂,禅静夜钟分。 长啸高峰上,悠然忘世纷。 译文: 昔日僧人飞锡(即僧人步行)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寺庙,没有其他人来此参拜。风中的树木留下了红色的树叶,山路上的云彩仿佛在引导人们去往更高的山峰。鸟儿在秋天的山林中鸣叫,显得格外寂静;夜晚的钟声清晰可闻,为禅院增添了几分宁静。站在高峰之上大声长啸,可以忘却世间的纷扰。
积金峰 杖策寻山径,回看宝殿平。 烟霞散林樾,香雾出檐楹。 绣涧花争发,琼峰鸟独鸣。 临高分远望,树杪一身轻。 译文: 我手执拐杖去寻找那通往山间的小径,回头看见那座宏伟的宫殿已经变得平静。周围的景色如烟般飘渺,树林中传来阵阵清香。 烟雾弥漫中,花木葱郁,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 注释: - 杖策寻山径:拄着拐杖去寻找通向山间小径。 -
【注释】 过虚上人兰若:路过虚上人的寺院。兰若,梵语“兰若”的音译。泛指寺院。 疏林秋色满江城:稀疏的树林中弥漫着秋天的景色。 古寺松杉带晚晴:古老的寺庙周围,松树和柏树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曲径只闻鸣磬度:弯曲的小路上只能听到阵阵的诵经声。 上方时见雨花平:高处时常能见到飘落的花瓣像雨点一样洒落。 经传空谷青莲净:在山谷中的经书传播如莲花般纯净。 锡响深山白鹤惊:锡杖的声音在大山上回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句解释: 1. 栖迟不觉暮,回首夕阳斜。 栖迟:停留、居住。暮:傍晚。回首:回顾过去的事情或景象。夕阳斜:夕阳西下,光线斜射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这里停留,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回头望去,夕阳已经斜照大地了。 2. 啼鸟窥新叶,残蜂过落花。 啼鸟:小鸟的叫声。窥:偷看,偷偷地看。新叶:新生的树叶。残蜂:即将凋谢的蜜蜂。这句诗的意思是:几只小鸟在窥探新生的树叶
【诗句释义】 山中夜雨 爽气入林间,独卧秋光晚。 天暝浮云来,窗虚孤岫远。 寒声枕上闻,落叶枝头鲜。 借问涉溪人,溪流几深浅。 【译文】 清爽的山风穿过树林间,独自躺在床上享受秋日的余辉。 天色渐暗,乌云飘来,窗外虚掩的山峰显得那么遥远。 枕边传来寒风声,落叶在枝头轻轻摇曳。 向溪边过路的人打听,溪水有多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夜晚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宁静和美丽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自述,通过描写自己的孤独生活,抒发了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 独对黄花酒,风清白露秋。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秋天的风清气爽,天空中的白云和露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心情似乎也变得轻松起来。 雁声来断续,山色落空浮。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雁叫声,以及山峦在夕阳下的景象。雁鸣声断断续续,山色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空灵
【注释】 穷途感岁暮:在困境中感叹时光的流逝。穷途,处境困厄,没有出路。岁暮,指年终或年末。寒送:寒气消退,春天到来。令节:美好的季节。余雪映芳辰:残雪消融,映照着春光美好的时光。椒颂年年事:用椒花来颂扬一年又一年的吉祥和美好之事。倾壶慰老身:斟满酒杯来安慰年迈的老人。倾壶,斟酒;慰老身,表示慰问老人的身体。 【赏析】 《除夜立春》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四句写冬尽春来
【注释】 1. 丙戌岁寒有感:丙戌年(公元826年)岁暮时节,作者触景生情有所感触。 2. 早起:起得早。 3. 书空:写字时运笔在纸上来回移动,使墨迹形成行云流水的字迹。这里指诗人挥毫写诗。 4. 长愁强自宽:长久地愁苦,勉强自己宽解。 5. 严霜迎日散:严霜迎着太阳飘散。 6. 衰柳入风寒:衰老的柳树经受不住寒冷而枯黄。 7. 抚剑心犹壮:抚摸佩剑,心中依然豪爽。 8. 冲冠发已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