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问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丈夫本意重横行,况复东南剑戟鸣。落日城头寒角起,秋风叶落阵云横。潢池莫道多豺虎,范老从来富甲兵。一夜天狼荡妖气,羽书先奏大江平。 注释如下: - 丈夫本意重横行:丈夫原本的意图就是横行霸道。 - 况复东南剑戟鸣:何况东南方向响起了剑和戟的声音。 - 落日城头寒角起:落日时分,城墙上寒风吹起号角。 - 秋风叶落阵云横:秋风中,树叶纷纷落下,形成了一片阵云。 - 潢池莫道多豺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主题;然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要联系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思,并准确填写在指定位置;接着把握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意境特点、手法特点等;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和注释,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本诗是一首山水小诗,通过“登临”、“俯视”、“闲云”等描写来表现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其内容,结合注释及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旨,同时要熟悉常用的表达技巧。 朔风起青蘋,平林迹如扫。(首联) “朔风”即北风,是冬日的寒风。此联两句写冬景:北风吹起,青苹草随风飘散(平林迹如扫),树林中只留一片白茫茫的雪地。 惊尘暗天过,天柱欹欲倒。(颔联) “天柱”指山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朱得之》。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 当年腹笥倾多士,百战文场老息机。 注释:当时文人墨客云集,才华横溢;历经百战的我,已不再为考试所动。 - 紫绶金鱼心落莫,丹丘瑶草路依微。 注释:佩戴紫色官服的我,心中充满了失落;如同仙人居住的瑶台,道路曲折,难以找到。 - 湖边春色浮新蚁,槛外晴光动舞衣。 注释:春天的湖水波光粼粼,新长出的春草在水面上飘荡;窗外阳光明媚
【注释】 虎丘山:在苏州城西北。虎丘山塔:指虎丘寺内的云岩寺塔,建于公元830年(唐代),高47.7米,七层八角形,砖木结构,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吴苑:指苏州旧时园林名胜。离宫:指吴王的行宫。草莱:指荒废荒凉。松风:指虎丘山上的古松树。后人哀:指后代人悼念古人的哀歌。 【译文】 虎丘山的佛殿矗立着,宛如从天上开出来的门户;吴国的行宫已变成满目荒凉的草木。 当年繁华热闹的地方在哪里呢
【注释】: 岁暮:年老。 海滨:海边。 岁云暮:岁将尽。 草木尚莽苍:草木仍显苍翠。 玄枵隐化机,群蛰寂馀响:玄枵星隐匿,化为机运,蛰伏的动物都沉寂下来。 谁云:谁说? 果不食:果然不吃。 有复继兹往:还有继续下去。 充然天地心:充溢着天地之心。 生息在反掌:生命延续就像翻手掌一样容易。 况乃青阳交,和风遍穹壤:何况太阳和煦,温暖的风遍满大地。 阳德嘉再亨,吾亦解吾养:阳气盛,万物欣欣向荣
诗句解析与译文 哀征夫 注释:这首诗是作者在出征时对同伴的慰问,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对战事的忧虑。 清霜苦寒月,遥遥赴辕门 译文:清晨,霜雪覆盖大地,月光显得格外冷清,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奔赴战场。 关城羽书疾,济洛风尘昏 注释:羽书(紧急书信)指的是军中急报,风尘昏代表战场上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草木变行色,四野但空村 译文:四周的树木花草都随着军队移动了位置,乡村变得空荡无人。
注释: 见梅 仙子新裁白练衣,淡妆犹自愧芳菲。 陇头久识殷勤意,今夜月明花莫稀。 译文: 仙子刚裁制了白练衣裳,淡妆却依然感到羞愧。 在陇山之头已经熟知你的情意,今夜月光明亮花儿不要稀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男子的闺怨诗。首句“仙子新裁白练衣”是写女子的服饰,以白练为衣,象征其纯洁美丽。第二句“淡妆犹自愧芳菲”,是说即使打扮得淡雅清新,内心依然觉得自己很美
【注释】 霜白:形容霜雪白而明亮,也指秋霜。城下:城边。寒:寒冷。江空夜船渡:江水空空荡荡的夜晚,船只在河上航行。萝(luò):通“络”,细丝。转:飘动。林微:树林间隐约可见。照见行:照亮了行人的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上晚渡的诗。首句写天色之早,第二句写江水之澄澈,第三句写月影之皎洁,最后一句写舟行之轻快,四句皆以景入诗,情景交融。全诗意境开阔,画面优美,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池上即事 风清池上轩,虚窗拂晴几。 及兹簿书暇,而喜事国史。 列树淹斜阳,返照光在水。 独坐惜馀阴,鉴影时见履。 物理观定时,吾心本如是。 注释: - 风清池上轩:指风很清新,吹拂着池上亭轩。 - 虚窗拂晴几:指窗户敞开,阳光照耀下摆放在桌上的竹制小桌。 - 及兹簿书暇:指此时空闲的时间。 - 而喜事国史:指喜欢阅读国家的历史书籍。 - 列树淹斜阳:指夕阳斜照在树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