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小方面,如“意象”“情感”等,再明确答题的方向。 首联:满眼峰峦总是诗,挥毫难尽个中奇。 译文:眼前的山峰连绵不断,宛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我无法用笔墨完全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和奇妙。 注释:①峰峦(fēng luán):山势重叠,高耸入云的山;②诗:指诗句、诗词;③挥毫:笔法雄健豪放;④个中奇:其中的奥妙
寓阳朔 四野山多少有墟,山形露骨洞岩虚。 眼前疮疾谁能疗,纸上文移我厌书。 功利乘时奚可久,治安长策竟何如。 列城愿得朝歌长,盘错何愁不尽除。 逐句释义: 1. 四野山多少有墟 - 描述了四周的山区有很多废弃和荒废的地方。 2. 山形露骨洞岩虚 - 描述山体裸露,洞穴和岩石空洞无物。 3. 眼前疮疾谁能疗 - 比喻当前的困境或问题就像皮肤上的疮病一样,需要医治。 4. 纸上文移我厌书 -
诗句释义 山外山,水外水。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山水画的远景,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蜿蜒的河流。"山外山"和"水外水"形象地表现了山脉和水域的无限延伸,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与广阔。 微茫夕照中,黯淡白云里。 - "微茫夕照中"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下山的光影景象,"黯淡白云里"表达了天空中的云彩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朦胧而柔和。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和生命力。
【诗句释义】 1. 朗司务上京过别饯于风山洞 朗司务:指郎士元。郎士元在京城任司勋员外郎,故称。过别饯:离别饯行。饯,赠送酒食以送行。 2. 偶得公馀半日闲,追寻佳境恣跻攀 偶得公余:偶然获得闲暇时间。 偶得,意外得到。公馀,指公务之余。 跻攀:攀登。 3. 行听好鸟出孤嶂,看尽闲云到远山。 行听:一边行走一边聆听。 好鸟:美好的声音。 出孤嶂:从孤峭的山峰中飞出。 看尽:看得清楚。 4.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秋末冬初才盛开的景象。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菊花十月始开 释义: 这首诗描述的是菊花,它通常在秋季开花,但在这个季节里,只有等到十月才开始绽放。 2. 今岁黄花开较迟,入冬才见绽东篱 译文: 今年菊花的开放时间比往年晚,直到冬天才看到它们在东边的篱笆上绽放。 注释: "今岁"指的是今年的秋天或冬季;"黄花"是指开放的菊花;"东篱"是指种植菊花的花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夏日登宾州南楼》。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烟树苍茫眼界赊(yǎ) - 意思是说树木和烟雾笼罩的景象,使得视野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遥远、宽广的感觉。"赊"在这里有延伸、扩展的意味。 2. 楼头踏遍日西斜(xī) - 描述了在楼顶行走时的所见,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天色开始转暗。"日西斜"指的是太阳向西落下的自然景象。 3. 云开远景看林木 - 当云层散开
【注释】: 寓灌阳 六年踪迹未曾停,冒走风尘每见星。 按节敢辞滩路恶,看山直入灌阳青。 竹篱茅舍千门月,石径溪桥几处亭。 但得客身长是健,瘴乡虽久不妨经。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寓居灌阳时的即景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中间以“看”字为枢纽,使全诗脉络清晰。首联写自己流离转徙,足迹所到之处,都是风尘弥漫的旅途。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奔波之苦,却巧妙地用一个“星”字暗藏了这种辛酸
归休次静夫韵 飘然逸兴浩无涯,乞得闲身莫浪夸。 堪笑老来偏爱酒,每占春到着飞葭。 青山识面常当户,明月知心自到家。 静里东风看若许,每逢花落惜年华。 诗句翻译: 我的心情如同浩渺的江水,自由而无边无际。 我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放松,而不是虚度光阴。 我常常感叹自己老了,却依然喜欢饮酒。 春天到了,我常常会看到飞来的芦苇。 青山就像是老朋友,总是在我家的门前迎接我。 月圆的时候
【注释】 飘蓬:随风飘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酡颜:红润的脸色。 添年换岁:指岁月流逝。添,增加;年,岁月,时间;换,更换;岁,年龄。聊:姑且、勉强地。 东邻西舍:泛指邻里邻居或亲朋旧友,这里用来谦称自己。 乘骢:指代自己的坐骑。骢,一种青白色的马,古代用以供皇帝御用的马匹。 【译文】 人生如飘蓬无定,到了年纪哪里能与少年时相比呢? 头发已变白,没有千日的黑;但脸上却还保持着一时的美色。
这首诗是诗人对君恩未报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来青亭闲咏 2. 君恩曾未报涓埃,便学渊明归去来。 3. 尽日从容无一事,好花犹自倩人栽。 注释: - 来青亭闲咏:来到青亭,悠闲地欣赏美景。 - 君恩曾未报涓埃:您给予我的恩情我还没有报答完,就像滴水之于江海。 - 便学渊明归去来:就效仿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过上隐居生活。 - 尽日从容无一事:整天都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