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廙
霜花 丰山半夜动钟时,露结琼花碧瓦滋。 天上曾闻青女降,人间应讶玉簪遗。 扶桑曙色偏相妒,太华秋容宛更疑。 晴倚画栏相对久,凄凄应恨晓风吹。 注释: 1. 丰山:指丰山寺。 2. 半夜动钟时:指半夜时分敲钟报时。 3. 琼花碧瓦滋:形容霜花像琼花一样晶莹剔透,覆盖在瓦片上。 4. 天上曾闻青女降:青女的传说中,她曾降临到人间。这里用“青女”来比喻霜花的神奇美丽。 5. 人间应讶玉簪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句的大意,理解其思想感情。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飞燕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第一句“弱羽”点出燕子的轻盈与柔弱;“参差翠黛寒”,描写了飞燕在画梁间飞翔的情景
诗句 - 尘 - 一道空蒙众所猜,宛疑阳至动飞灰。 - 贫居却厌闲中满,浮世还从何处来。 - 迥逐风光飘紫陌,宁随夜气点灵台。 - 旧游萧寺留题处,红袖那知拂几回。 译文 - 一道空蒙众人猜测,仿佛是阳光到达动了飞扬的灰尘。 - 贫穷时居住却厌倦闲暇中的满足,世间人还从何处而来? - 远远追随风和光飘向紫色的道路,怎能随着夜晚的气息点亮灵台? - 旧时游览寺院留下题诗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楚云湘水绕天涯,几度随阳客路赊。” - 注释:楚地的云彩和湘江的水围绕着天边,仿佛是无边无际。这是诗人描述他行走在路上时看到的自然景色。 - 译文:我在湘江边的楚地看到无边的云和江水。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影落秋潭宜桂魄,身投暮渚并芦花。” -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景中寓有寓意。全诗以“霞绮”为题,意指彩霞织成美丽的锦绣,诗人通过描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云霞,赞美了自然景物的美。 【答案】 东望扶桑拂曙红,参差罅影五云同。——东望:向东眺望。扶桑:东方日出的地方。这句是说黎明时分太阳刚升起,东方的曙光映照着天空中的彩霞(霞绮)。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罅影:指云气散乱的样子。五云:古人以为天上有五行:金、木、水、火、土
【注释】 水:指《水调歌头》词的下阙。去来暝带晴云影,莹彻寒兼夜月魂。迥接天河应不舍,欲观沧海已难言。何当借取仙槎便,相与同寻禹穴源。 注释:傍晚时分,云影映照着衡门(横亘在天边的门),仿佛银河般璀璨夺目。我多么希望观赏那浩瀚无垠、波涛汹涌、壮阔无比的大海啊,可惜它离我们太过遥远。我多么希望能借到仙槎(神话传说中的木筏子),和您一起去寻找那神奇的禹穴(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遗址)。赏析
注释:梅的灵魂 冰想清肌雪想容,天寒那任倚香风。 凄凉每见黄钟后,飘泊谁怜玉管中。 朝对西湖宜镜水,夜归东阁莹房栊。 逋仙逸兴应难吊,梦断孤山月色空。 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诗,以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高洁、清雅、飘逸的情操。 首句“梅魂”,是说梅花有灵魂。诗人以冰清玉润来描写梅花,突出其冰肌玉骨、清香扑鼻的品格特征。次句写梅花傲霜凌寒而不惧寒冷,不依赖任何条件而独自开放,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
枯桐一片锁清秋,云水空馀爽气浮。 楚瑟声沈江月白,吴丝影断晓星流。 注释: - 枯桐一片锁清秋:意思是说,那棵枯萎了的桐树就像一把锁一样,紧紧锁住了秋天的气息。 - 云水空馀爽气浮:意思是说,云彩和流水都消失了,只剩下清爽的气息在空中飘荡。 - 楚瑟声沈江月白,吴丝影断晓星流:意思是说,楚国的瑟声低沉,仿佛把江边的月亮都染成了白色;而吴地的织锦也随着晨星的光芒逐渐消失。 - 归来陶径开新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句含义筛选出重要的词语,然后结合着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游丝”是题目,“清昼沈沈淑景迟,空中万缕总堪疑”,首联写春光明媚之景;颔联写春光明媚而人却因思乡之情而惆怅,颈联写闺中人因思念远客而不能自持,末联写自己虽想归家,但归心难抑,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 【答案】 即晴朗的白天。②淑景:美好的光景。③“堪疑”
郭棐并非明朝诗人,他实际上生活在明朝的嘉靖年间。郭棐是广东南海人,字笃周,幼时跟随湛若水学习,深受其影响。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早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来成为光禄寺正卿。郭棐的诗文作品数量较多,其中包括《粤大记》、《岭海名胜记》和《四川通志》等。 郭棐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山水诗,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在郭棐的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