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士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 其二客兴探幽境,山容霭暮氛。 螺峰高并斗,鹤树直侵云。 坐待松萝月,闲听贝叶文。 乃知阿育教,妙悟戒声闻。 注释: 1. 客兴探幽境:客人兴致勃勃地探寻着幽静的景色。 2. 山容霭暮氛:山峦的轮廓在傍晚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3. 螺峰高并斗:形容山峰高耸,与北斗星相齐。 4. 鹤树直侵云:指树木挺拔,仿佛要伸入云端。 5. 坐待松萝月:坐着等待月亮从松树枝叶间透出。 6.
【注释】 又明年三月计部黄少南同登:第二年的三月,与计部的黄少南一同登上。 三年萍迹滞辽西,佛寺随缘四度跻:这三年来,我像浮萍一样滞留在辽西,佛寺里随缘四次进入。 香雾不曾离贝阙,琪花常自绕菩提:香雾没有离开过贝阙,琪花常常围绕着菩提树。 白头豕在人何处,华表鹤飞鸟自啼:白头猪在哪里?华表上的鹤飞走了,只有鸟儿自己鸣叫。 羁客登临多感慨,那堪乡国望中迷:作为羁旅之客,登上高处时有很多感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全诗理解。 【译文】 秋天里羁旅他乡,乐事很少,登上医闾的高处叩禅门。寺庙荒废岁暮,几乎没有僧人住在那里。树木落叶山椒树上只有一只鸟飞过。想要寻觅黄花迷途故径,且从玄圃问真机。西风吹动忽然看见南归雁,回首关河旧路微茫。 注释: ①九日同计部赵汝泉登观音阁:指重阳节与计部郎中赵汝泉一起登上观音阁。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之习。观音阁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 其一释义:寺庙的景致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夜晚静谧,无半点云气。山色青翠,刚刚停止雨滴,壑谷昏暗,半山云雾缭绕。松树丛中,有一座一千层的花塔,碑石之间,有两棵双树的文刻。泉水从高处流下,尤其令人喜爱,彻夜都能听到水声。 译文: 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寺庙的景致格外宁静,没有一丝云气。山色青翠,刚刚停止了雨滴,壑谷昏暗,半山云雾缭绕。松树丛中,有一座一千层的花塔,碑石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赏析是诗歌阅读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赏析方法,如从内容主旨、思想情感、手法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作答。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其内容与主题;然后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此题考查“赏析”的能力。 (1) 标题作用: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2) 用典的作用:使诗句更加含蓄凝练,意境深远
【注释】 叠清虚:堆砌成仙界。清虚,指仙境。 朱槛高开大士居:红色的栏杆高大地敞开,供奉着大士(观音)。朱槛,红色栏杆。大士,佛教称观音菩萨为大士,此处泛指观音。 苔磴蹑云随鸟道:苔藓的台阶踏过云端与飞鸟的路径相连。 香台拥雾暗龙旂:香烟缭绕的香台上弥漫着云雾,隐隐约约地看到像龙旗一样的云雾。 塞鸿度海寒仍阵:塞北的鸿雁越过大海仍然结伴飞行,秋天到来后落叶纷纷落下。塞鸿,关塞之鸿,泛指北方的大雁
羁客深秋乐事稀,医闾高处叩禅扉。 寺荒岁杪几僧住,木落山椒一鸟飞。 欲觅黄花迷故径,且从玄圃问真机。 西风忽睹南归雁,回首关河旧路微
谁将巨石叠清虚,朱槛高开大士居。 苔磴蹑云随鸟道,香台拥雾暗龙旟。 塞鸿度海寒仍阵,边树逢秋叶尽除。 禅境偶来恣探历,令人顿欲谢簪裾
芳时昙阁景堪怜,二使登临俨若仙。 几树红香一夜雨,万条碧玉半溪烟。 中丞拥钺节旄迥,柱史乘骢豸绣鲜。 观赏正当春日霁,医闾山水倍增妍
三年萍迹滞辽西,佛寺随缘四度跻。 香雾不曾离贝阙,琪花常自绕菩提。 白头豕在人何处,华表鹤飞鸟自啼。 羁客登临多感慨,那堪乡国望中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