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兴探幽境,山容霭暮氛。
螺峰高并斗,鹤树直侵云。
坐待松萝月,闲听贝叶文。
乃知阿育教,妙悟戒声闻。

秋夜宿千山祖越寺 其二客兴探幽境,山容霭暮氛。

螺峰高并斗,鹤树直侵云。

坐待松萝月,闲听贝叶文。

乃知阿育教,妙悟戒声闻。

注释:

  1. 客兴探幽境:客人兴致勃勃地探寻着幽静的景色。
  2. 山容霭暮氛:山峦的轮廓在傍晚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3. 螺峰高并斗:形容山峰高耸,与北斗星相齐。
  4. 鹤树直侵云:指树木挺拔,仿佛要伸入云端。
  5. 坐待松萝月:坐着等待月亮从松树枝叶间透出。
  6. 闲听贝叶文:悠闲地倾听贝叶经的诵读声。
  7. 乃知阿育教:这才认识到佛教的教义。
  8. 妙悟戒声闻:深刻领悟到佛教对声音、色等现象的戒律。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宿于千山祖越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首句“客兴探幽境”,直接点明了诗人出游的目的,即探求深幽的意境。接着,“山容霭暮氛”形象地描绘了山峦在暮色中的朦胧美景,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颔联“螺峰高并斗,鹤树直侵云”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北斗星,将树林比作直插云霄的鹤,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威严。颈联“坐待松萝月,闲听贝叶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诗人在松林下静候月升,聆听贝叶经的声音,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

尾联“乃知阿育教,妙悟戒声闻”则是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现出对佛教戒律的尊重,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以及对佛法真谛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也表达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