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唐多令 · 其二 · 将归感旧》 【解析】 “水阁带春城,桃花骂小莺。” - 注释:水阁(古代建筑形式),指水边高台或亭子。带,连接;春城,春天的城市。桃花,指春天的景色;骂,这里指鸣叫。小莺,即黄莺,春天的鸟类代表,常在树上啼唱。 - 译文:水边的阁楼与城市的春景相连,桃花在春风中鸣叫着。 “二十年、重到红亭。多少烟云都过眼,山只对,故人青”。 - 注释:红亭,指红楼或者亭子
诗句:双鹤下缑山,青天月未残。对澄波、共倚朱栏。秋气着人罗袂爽,清露冷,不知寒。 译文:两只仙鹤从昆仑山飞下来,天空中的月亮还没有落下。我们站在清澈的湖边,共倚着红色的栏杆。秋天的气息让人感觉清爽,清凉的露水让人感觉寒冷,但我并不觉得寒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美好的夜晚中相聚的愉悦心情。首句中的“双鹤”和“青天月未残”,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注释】 淡月射回廊:淡淡的月光照射着走廊。 西风送晚凉:凉爽的秋风。 铜漏添寒惊夜永,看玉露、欲凝霜:铜制计时器滴漏声传来,使夜晚延长,看着地上如冰似雪的露珠。 岁月怎匆忙:时间过得多么快啊! 秋风断客肠:秋风令人愁肠寸断。 凄凄:凄切悲凉的声音。 侬已是:我已是。 【赏析】 “淡月射回廊”,写景,描写月光洒在回廊上的景象,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西风送晚凉”,点明季节和环境,秋风袭来
【诗句释义】 唐多令 · 涂次寄家书作 闷倚水窗寒。波纹似泪斑。仗轻身、暂放心闲。书罢家言心耿耿,□□□、上眉端。遥忆母慈颜。何时绕膝前。怅云天、别绪频牵。喜得归宁期已近,凭尺素、报平安。 【译文】 郁闷地倚在水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感到寒冷。水面上的波纹仿佛是泪水的痕迹。我依靠着轻身之物暂时放松一下心情。读完家中的信后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思念,这些忧愁如同萦绕在我心头的云雾和天空一般
【解析】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小阁独挑灯”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词定下基调;“闲愁无数生”交代了词人的心情;“怯严寒、倚倦云屏”是环境描写,烘托了词人的心境。 “一夜朔风惊旅梦,晨起望、粉妆成。”夜宿旅店,寒气逼人,词人难以入睡。一觉醒来,只见窗外雪已铺地。“朔风”指北风,这里借指冬天的寒冷天气。“粉妆”,即化妆,指雪花。“粉妆成”即雪花落定。“一夜朔风惊旅梦”即:一夜北风寒彻骨
唐多令 · 秋影 寒露散空蒙。明霞在远峰。爱冰蝉、斜挂疏桐。瑟瑟西风催漏去,频移向、画帘中。 小径百花丛。花间尔伴侬。对清潭、却又无踪。翠袖添寒灯欲暗,还疑是、隔纱笼。 注释: (1)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季开始。 (2)明霞:明亮的云彩或晚霞。 (3)冰蝉:指秋天的蝉。 (4)画帘:指窗边的窗帘,用彩色丝线织成,可以遮挡阳光,形成朦胧的画面。 (5)小径:小路。 (6)翠袖
注释:独自倚在小窗户前,拉起窗帘来纳凉。喜欢梧桐树的阴凉,一片斜阳映照下来。碧绿池塘的荷花消去了疲倦,放下画眉黛色懒去梳妆。 弹指间流逝了时光,光阴匆匆,忙忙碌碌。就算住在村庄的幽僻之处,也有乐趣自在逍遥。悠闲地拨动玉炉焚烧着香篆,风一吹过心情更加舒畅。 赏析:本词写夏日村居之闲情逸致。上片开头“独倚小明窗”三句,点出时序和环境。“垂帘纳晚凉”,既写景也写人。“爱桐阴”,写对桐阴的喜爱
【注释】 唐多令 · 赋小瓶中白梅:词牌名,此为“唐多令”中的“单调”。雪暖玉为堂:雪融化了,像玉一样温润。雪融月在窗:冰雪融化了,窗户里月光皎洁。漾冰心、早占群芳:冰心如月,早已占据着百花的芳香。袅袅藐姑仙子影,娇不语、送寒香:袅袅的梅花仿佛是藐姑山的仙子,娇羞不露,散发着清香。清绝淡诗肠:清秀得就像一首没有诗歌的诗肠。宜人淡素妆:它很适合人的清雅妆容,素净而淡雅。念罗浮、梦断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概括作品主题,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梳理出诗歌的层次,最后对每句话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唐多令·双清馆赋菊,呈苏龛”
《唐多令》是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 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变体} 唐多令廊荫转疏槐 圆蟾明上阶倚空尊凉梦徘徊 多少清湘瑶瑟怨几曾有鹤飞来 镫萼半成灰短书千里回报岩扃晚桂都开 前度凭阑人换尽问何事恋天涯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月下的幽静和对往昔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