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诗句释义: 1. 人去也,风雨近重阳: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已非,而重阳节即将来临。 2. 菊有黄花惊岁晚:菊花在秋季绽放,金黄色的花瓣让人感到岁月的短暂。 3. 梧添闰叶觉秋长:梧桐树因添加了新叶子而显得更加茂盛,使人感觉到秋天的延长。 4. 静坐一丸香:形容自己静静地坐着,周围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译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重阳节即将到来。菊花在秋季开放
瓶中的水花,比露水还要甜。 或许山泉清到底,否则砚中水就浅了。 最怕井底泥太深。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借瓶花格和野卉插花来表达自己的闲适之情。“瓦盆”是容器,“小园蔬”指蔬菜。全不费功夫,意即不劳而获。 【答案】 瓶花格:瓶花式样的一种,用花瓶代替花朵,瓶口有花纹。野卉:野花。宜琉:适宜插放于花瓶中。红豆:植物名,其子可食。沿岸果:指江边采摘的果实。瓦盆插满小园蔬:用瓦盆种植蔬菜。全不费功夫:形容事情容易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调见《尊前集》。此词咏成都景色。“成都好”,点题。“凤钥”,指成都的城门。“少城”,即少城山,位于成都市西郊。“粉蛤”、“红桂”是成都的特产,此处用来形容景物的颜色鲜艳。“玉虹桥”,在成都西门外锦官城外。“金碧”,形容宫殿建筑华丽。“楼台”,指宫殿的建筑。 译文: 成都是个好地方,城门大开映日辉。 粉红色的墙上映着红桂花树,玉虹桥畔绿柳成行。 华丽的宫殿隐约可见楼台。
注释: 1. 成都好,春月碧鸡坊。 2. 翠箔笼灯歌管歇,武担石镜贴云凉。 3. 花落百家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成都游赏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成都好”,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喜爱之情。接着,第二句“春月碧鸡坊”描述了春天夜晚的景色,绿树成荫的街巷,灯火通明,歌声悠扬,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第三句“翠箔笼灯歌管歇,武担石镜贴云凉”,描绘了成都夜景的美丽。翠绿色的帘子将灯光遮蔽
注释:成都很美好,薛涛的红楼矗立在那里。蟹子在泉水中游泳,溅起水花,掀起翠袖舞动。蛮族的女子用精致的纸张写书信,再用银钩勒边,十分精美。春天到了,但小桃树却感到愁苦。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词作。上片写成都的美好,以“薛涛楼”为题,赞美了薛涛楼的美。下片则写春入小桃愁,借物喻情,抒发了作者的愁情。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注释】 新月:新出现的月牙儿。 鸟为创深疑似努:因为新月的出现,鸟儿的叫声也多了。疑,好像。努,鸟声。 鱼曾惊饵怯为钩:鱼儿因被钓上而惊恐得把钓钩吞下。饵,鱼食,此处泛指食物,钓钩,捕鱼用的长柄。 生人愁不愁:人生在世有忧愁没有不忧愁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罢职南归时,是一首抒写失意之悲的作品。全诗以“愁”字统摄全篇,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新月出而愁云生,三句写鸟惊鱼怯,四句写生人皆有愁
徐籀的《忆江南 其七 春闷(壬午)》如下: ``` 梁上燕,飞去又还来。 倘忆主人情分否,好将儿女托高棋。 丹心寸未灰。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梁上燕子的往复飞翔,以及诗人对于主人情感的思念和对子女的关心。诗中通过对燕子的描绘引出了对主人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一种虽然环境变迁但内心依然坚守的情感态度。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归来,而诗人则通过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境遇的坚守。
忆江南 其三 春闷(壬午) 缘底事,牵惹十年心。 最是落花三月暮,小窗细雨五更声。 谁将霜鬓侵。 注释: 缘底事:什么原因,什么事情。 牵惹:牵动,引起。 十年心:心中的十年,长时间的心思。 译文: 是什么原因,牵动了我长时间的心思? 最是落花三月暮,小窗细雨五更声。 谁将霜鬓侵。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过去时光怀念的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心情来表现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注释: 烟雨蒙蒙的暮色,遮住了我愁绪。 青翠的芦苇掩映着河滩上的凫雁梦,紫红色的屋檐下蜘蛛网收了。 春光将要满头。 赏析: 《忆江南·其一》是北宋词人苏东坡于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年)春天在黄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共三十二句,以“忆”字领起,首句点题,后文逐次写景、抒情,最后一句作结,全篇意境开阔,情韵悠长。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