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上,照破世间愁。
鸟为创深疑似努,鱼曾惊饵怯为钩。
生人愁不愁。

【注释】

新月:新出现的月牙儿。

鸟为创深疑似努:因为新月的出现,鸟儿的叫声也多了。疑,好像。努,鸟声。

鱼曾惊饵怯为钩:鱼儿因被钓上而惊恐得把钓钩吞下。饵,鱼食,此处泛指食物,钓钩,捕鱼用的长柄。

生人愁不愁:人生在世有忧愁没有不忧愁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罢职南归时,是一首抒写失意之悲的作品。全诗以“愁”字统摄全篇,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新月出而愁云生,三句写鸟惊鱼怯,四句写生人皆有愁,都紧扣一个“愁”字。

诗的前两句“新月上,照破世间愁”。诗人用“新月上”和“世间愁”两个意象,构成一个矛盾的对立面。新月出现,人们常说:“十五月亮圆又圆。”但此时,诗人眼中却只有一轮残月,它与明月相比,似乎小了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诗人不说残月比圆月小或不如圆月,而是反其言之,用“照破世间愁”来表现自己的孤寂、惆怅。“照”,动词;“破”,使动用法,使……破灭;“世间愁”,即人间愁苦事。“世间”两字,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广阔的层面,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愁”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理解为诗人个人的忧愁,也可以理解为世间人的忧愁。“新月上”和“世间愁”这两个意象的对比,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视觉效果。诗人通过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读者身上,引发读者的共感。

诗人笔锋一转,转向听觉上的体验。“鸟为创深疑似努,鱼曾惊饵怯为钩。”诗人用“为创深”、“似努”等词语来形容鸟儿受到惊吓后发出的声音,用“饵怯为钩”来形容鱼儿受到诱惑后陷入困境。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儿和鱼儿都人格化了。鸟儿因新月的出现而感到恐慌,仿佛是被创深了,鸟儿发出的叫声也多了。鱼儿曾被钓钩所吸引,现在却被吓得连饵都吃不下去,鱼儿也被钩住了。这里的鸟儿和鱼儿都是诗人用来象征自己遭遇挫折、陷入困境的形象。

诗人以“生人愁不愁”作为总结。诗人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也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哲理性。诗人通过对鸟儿和鱼儿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他并不关心鸟儿和鱼儿是否真的会因为新月的出现而感到恐慌,也不关心鱼儿是否真的会被饵钩所吸引。这些都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重点,他关注的是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整首诗以“愁”字为中心,通过对新月、鸟儿、鱼儿、生人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主题,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