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梅
注释: 出岫本无心,从龙亦有会。 白云峰 白云峰,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此诗是诗人隐居少室山时所作。 出岫本无心,从龙亦有会。 “出岫”指云彩从山峰间露出;"岫"意为山峰。“无心”指无意于功名利禄;“有会”指遇知音。诗人写自己虽然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与隐士们却志趣相投,因此可以在此结庐而居。 此中可卜居,组系身无奈。 “卜居”指占卜择地居住,此处指择地隐居;“组系”为束缚、约束之意。言此地虽好
【注释】: 帝字峰:即少室山的北峰,又名中岳太室山。 岳神比公秩,望祭夷臣位:指嵩山是中华大地众山之祖,历代帝王都来嵩山举行祭祀大典,以表示对“天地之中”的尊崇。 太室效三呼,少室尊一字:指在祭祀嵩山时,先向太室山鸣钟三声,然后才对嵩山进行祭祀;少室山则只需鸣钟一声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嵩山功德的诗。首句点出嵩山为天下名山。次句写嵩山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后两句写嵩山的祭祀程序
上山采紫薇,下山弃山下。 注释:山上采集的是紫色的野花紫薇,但是下山后却丢弃在山下。 岂不爱荣华,此物终凋谢。 注释:难道不喜爱荣华富贵吗?但这些东西终究会凋零衰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中的“紫薇”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其颜色为紫色,象征着尊贵与高雅;而诗中“荣华”则是人生中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成功与荣耀。诗人通过描绘上山采紫薇,下山时丢弃的场景
【注释】 少室三十六峰诗 其二十九 明月峰山本无消长,月自有盈亏。此中觉少趣,月明山静时。 山和月亮没有变化,月亮有圆有缺,所以山也有盈有亏。在这里觉得有趣,因为月亮明亮的时候,群山也显得宁静。 “山本无”:山本来是没有的;“消长”:指山的高低、大小等在不停地变化。 “月自有”:月亮本身是有盈亏的;“盈亏”:指月亮圆或缺的变化。 “此中”:这里;“觉”:感到(山和月亮)是有趣的。 “月明”
【注释】药堂峰:山名,位于少室山。少室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药堂”是因山上的草药而得名,次句说山上的药草多,所以有这个药堂的名字。三、四句说明药堂的用途:不必求服食(服药)也能长生不老。这是道教思想,反映了道家对药物的重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1. 谁剖鸿蒙开太极,包涵元气郁萧森。 - 注释:谁开辟了鸿蒙宇宙,创造出了太极。蕴含着浓郁的元气,显得幽深而肃穆。 - 译文:是谁创造了天地万物?充满了元气和生机。 2. 疑经鬼斧中央劈,应遇仙軿下界临。 - 注释:仿佛经历了一场神奇的斧劈,应该遇到仙人的车马降临。 - 译文:仿佛经历了一场神奇的斧劈
【诗句】 缥缈神人宅,穹窿帝者宫。 灵踪千祀在,美利万方同。 分野从周启,明禋自汉崇。 金泥朱阙表,玉辇翠华丛。 指顾天门近,吸呼帝座通。 土圭均日景,玉像镇天中。 杰阁翔威凤,修梁驾彩虹。 青牛曾化树,白鹤每盘空。 瑶草当阶碧,琼霞映壁红。 含生归浩渺,列象毓洪蒙。 宸献通幽远,神功翊运隆。 坤维资奠丽,元气郁萧葱。 故检疑终秘,遗碑自昔丰。 皇恩晞湛露,民愠解薰风。 肃肃虔将祀,明明恪在公。
诗句释义及赏析: 迎霞峰 - 山体本常静: 描述山峰的本来状态,即山本身是不移动的,静止不动。 - 霞光只暂明: 指太阳的光线在天空中短暂地照耀在山脉上,形成美丽的霞光。 - 物情偶自值: 表达自然景物偶尔会显得特别美丽、珍贵或值得注意。 - 何处用逢迎: 表示无需特意去迎合或吸引,自然界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刻意追求或展示。 译文: 山峦的本态总是静谧无声, 而日出时分的霞光只是一时的辉煌
【注释】 1. 少林寺赠道公:少林寺赠送给道公。 2. 传衣登法席:传授衣钵,登上说法的座位。 3. 卓锡倚嵩峰:把锡杖靠在嵩山山峰上。 4. 派自曹溪衍:流派源于曹溪。 5. 人从崿岭逢:人们跟随在险峻的山峰上。 6. 青林甘露降:青松树中降下甘露。 7. 绀宇碧云封:红瓦屋顶被云雾笼罩。 8. 灯续光常灿(zhuàn): 灯火连续不断,光亮永远闪烁。 9. 香添气转浓:香烟缭绕,香气浓郁。
【注】:凝碧峰,即少室山三十六座山峰中的第三十座。 爱此山中石,一色如凝碧。 喜欢山中石头的颜色,颜色就像凝碧一样美丽。 振衣陟其巅,劳劳可暂释。 振衣登到山顶,劳累烦闷可以暂时解除。 赏析: 《凝碧峰》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描绘了王维攀登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的凝碧峰时,被山中景色所陶醉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