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索
【注释】 两眉青:指少女的眉毛颜色。小:娇嫩。双鬟腻:形容女子发髻的装饰物——发鬟(双鬓)。吹语:风声,如“吹”和“语”两个字组成。明波画里:明净的水面上画有美人,美人像在水里一样。缕缕香风:细细的香风吹到柳枝上。弄不尽:玩不厌。春愁碎:春天使人忧愁的心绪如同碎了一般。云丝皱碧烟萍细:云彩像丝一样地垂着,烟雾像鱼鳞一样地漂浮;水中的小草也像云丝般垂着,像烟雾般飘荡;柳树的枝条也像烟一样轻浮着
【注释】 1.庚辰:指元丰七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日,传说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2.乌鹊:相传每年秋七月七日的黄昏,喜鹊都要飞往天河与牛郎织女相会。 3.娉(pīn)娉:美好的样子。 4.娇娆:美丽、可爱。 5.簪花: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用花朵装饰在头上。 6.黄姑:即黄鹄、天鹅,这里泛指水鸟。自由:不受拘束,任意活动。 7.忆:想。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沈二彦慈的诗作。 【译文】
《秋千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锦帷初卷蝉云绕 - 描述一个场景,在初秋的夜晚,帷幕缓缓拉开,仿佛是蝉鸣声萦绕。 - 锦帷:华丽的帘幕。 - 蝉云绕:指蝉鸣声像云雾缠绕一般。 2. 却待要起来还早 - 表达了作者想要起床的心情,但觉得时间尚早。 - 却待:意为“正打算”、“正要”。 - 要起:打算起床。 - 起来还早:暗示起床时间尚早,尚未感到疲劳或困倦。 3. 不成薄睡倚香篝 -
诗句赏析: - 游丝断续东风弱:描述春风的温柔和游丝的脆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 红袖谁招曲槛边: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栏杆旁边荡秋千的场景,红袖象征着她的优雅与美丽。 - 弄一缕、秋千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 惜花人共残春薄:反映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 - 春欲尽、纤腰如削:通过对比昔日的丰满与现在的消瘦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 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 【注释】: 1. 垆边:古时指酒店旁的土台,此处泛指酒肆。 2. 唤酒:招来美酒。 3. 双鬟:古代女子发髻上的环形装饰,也指代女子。 4. 亚:这里指女子。 5. 春已到卖花帘下:意思是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卖花,是指卖花人。 6. 一道香尘:一阵阵飘散的香尘。 7. 碎绿苹:用碎裂的绿色苹草形容尘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秋千索·渌水亭春望》的内容与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意象特点、炼字炼句、情感表达及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垆边唤酒双鬟亚”,点出了地点和人物,“垆边”是卖酒的地方,“唤酒双鬟亚”是说垆边卖酒的女子正在招呼客人,这里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亚”即“在”的意思。 “春已到卖花帘下”,“春已到”是指春天到了,这里的“帘下”指花帘之下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周密所作,题目为“秋千索”。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秋千索壬寅七月初十,夜雨有忆 注释:壬寅年七月十一日,夜中细雨勾起了对往事的思念。 赏析: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因何而怀古伤今,即“夜雨”引发了作者的回忆。这是全篇情感基调的设定,也为后续的描写铺垫了背景。 桃笙簟滑啼痕湿。金井外、几声秋蟀。雨紧灯花堕瘦红,记今夜、刚初十。 注释
银河一水西风锁。 问乌鹊、几时能过。 莫是前宵费聘钱,才许尔,今番坐。 娇娆队队簪花朵。 便分与、筵前瓜果。 真个黄姑得自由,谁能忆,当初我
游丝断续东风弱,浑无语、半垂帘幕。红袖谁招曲槛边,弄一缕、秋千索。 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 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