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
【赏析】 《自叹》一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抒发了作者对青春年华易逝的惋惜之情。 “五十虽未老”,起句点明自己的年龄:五十岁。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意蕴。在古代社会,五十岁已经算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年纪了,此时的人应该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然而,诗人却说自己“五十虽未老”,这既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注释】 九老:指隐士、高人。高冈:指高山上的平地。恣:任意,尽情。西来:自西边而来。匹马:一匹马,形容行装简陋。正追求:正在寻求。我:指诗人自己。今:现在。奉:侍奉。紫帽山头:位于今江西上饶市玉山县的紫云山。境最幽:风景最为优美。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赴任途中所作。前二句写郑驿丞之高冈九老图。后两句写自己奉亲去郑时,对紫云山美景的喜爱与向往。全诗风格明快清新。 “九老高冈恣胜游”
尹太守遗爱祠二首其一 山自苍苍水自深,贤侯遗爱可胜吟。 至今一个祠前月,犹照当年抚字心。 译文: 山峦叠翠,水流深邃,贤明的君主留下的爱意让人不禁吟诵。至今每年中秋佳节,那祠堂前的明月依旧照耀着君王当年的治理之心。 赏析: 《尹太守遗爱祠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蔡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尹太守遗爱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中“山自苍苍水自深”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宁静
译文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二十个年头里,奔波劳碌的尘世道路。最后一句“披图喜见林间叟,极目云山兴不收。”则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在看到林间的老人后,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首句“扰扰尘途二十秋”,用了一个“扰扰”的词语来形容尘世间的喧嚣和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扰的不满和厌倦。而“二十秋”,则是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岁月。
注释:使君(唐玄宗)自己说起没有经历世事,足见其老成持重。近年颇感讶异那些身居要职的人,想要用刚正不阿来辅佐升平。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局势的评论。首句“使君自说未更事”,意思是说使君(唐玄宗)自己说起没有经历世事,足见其老成持重。这是对唐玄宗的评价,认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贵所迷惑。 次句“足认使君自老成”
注释: - 冬里有春一味清,不因风雪不知名。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虽然寒冷,但也有春天的味道;它不是由于风雪才闻名的。 - 问渠知己有谁在,月在天心人在庭。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询问谁是自己的知己(知音),是天上的月亮,还是人间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里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月”为线索
注释:靖节祠,指陶渊明的祠堂。武侯,指诸葛亮。靖节当年更隐忧,指陶渊明在隐居时更加担忧世事。欲为诸葛势难筹,指想为诸葛亮谋划却难以实现。眼中风物皆非旧,眼中所见的景物都与过去不同。惟有黄花共晚秋,只有菊花陪伴着秋天的到来。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陶渊明与诸葛亮的比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的忧虑和感慨。诗中“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两句
注释: 感君遇我特从容:感激您这样对待我,态度特别从容。 愧我疏庸百未通:惭愧我疏于职守,很多情况没有处理得当。 宇宙之间大有事:在广阔的天地间,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烦君细问白沙翁:麻烦您详细询问一下白沙先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给事的劝诫,表达了他对唐给事的敬意和对他的期望。 首句“感君遇我特从容”,表达了作者对唐给事的深深感激之情。唐给事在遇到作者时,表现得非常从容
【注释】 ①又作文评:指《又作梅花诗》。 ②最爱:最赞赏。一语真:一句真话。 ③豪华:指富贵、奢侈。 ④真淳(chún):纯正、淳朴。 ⑤我今:我如今。特与梅花约:特意和梅花订了约定。 ⑥桃李:泛指花木,此处指诗人所喜爱的花木。 ⑦相逢:相遇。春:春天,这里借指春天的景色或春天的气候。 【赏析】 此诗是《又作梅花诗》的首联,赞美了“我”最欣赏前人的一句话——即“最喜临风傲雪梅”。
注释与赏析: 1. 闲棹扁舟出钓矶,凉风掀动数茎髭。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悠闲自得地驾着小船驶向钓鱼矶的情景,并感受到凉风吹动着鬓边的几根发丝,增添了几分惬意。 2. 江天一览清如许,谁解昂头不语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开阔的江天景色时的感慨:如此清澈的江天美景,又有谁能在此时不发出赞叹之声呢?而诗人自己却选择了沉默不语,这又是出于何种心境呢?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