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碧水丹山入武夷” 1. 注释: 碧水指清澈的水,丹山指的是赤红色的山。此处可能形容景色秀丽,色彩鲜明。 2. 赏析: 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碧绿的水面和红色的山峰构成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引人入胜。 第二句:“太师锡类世多奇” 1. 注释: 太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指杨太宰。锡类通常指赏赐、恩惠或教化之意
【解析】 “宿大安驿次壁间林利瞻方伯韵”:在大安驿站住宿,写诗给林利瞻(方伯)看。 “肩舆轧轧入闽关,尽笑先生鬓发斑。”:乘轿进入福建省的关口,大家都嘲笑先生头发白了。 “纵浪孤舟终抵岸,倦飞高鸟独还山。”:任凭小船漂流,终究到达岸边;倦飞的鸟儿独自返回山林。 “病来转觉风情减,老去深知世路艰。”:生病后觉得风花雪月之类的情趣减退,年老了才懂得世上的道路艰难。 “水陆劳劳犹未了,林间打坐是真闲
【注释】 访陶园杨少卿述赠:访陶园,拜访陶渊明的花园;杨少卿,杨万里的字,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杨万里。述赠,即赠送。 三径:泛指家园或私宅中的道路。 安得家声自太师:意思是说没有自己的家庭和声望。“太师”指丞相,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隔世:隔开世代,比喻相隔久远。高尚节,指高洁的节操。 名园:有美名的园林。去来辞,《庄子·齐物论》中说:“吾丧我。”庄子认为,人与万物的关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
仲秋社会 多年卧病解朝衣,疏散心情与世违。 陇亩雨深禾已长,阶庭风冷叶初飞。 四时月色秋偏好,一代交游老渐稀。 桂魄流辉香满座,谁人高折一枝归。 译文: 多年卧床不起的我,解开了束在身上的衣带,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与世俗为伍。 在田间,雨水滋润下的庄稼已经长得茂盛,而院子里的树叶也随风飘落。 四季中,我最喜欢秋天的景色,那时候月亮更加明亮,香气弥漫,仿佛能让人沉醉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和李贰守题梅陇山庄韵兼以道别”,明确题干是一道诗歌的赏析题。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然后分析内容及艺术手法,同时还要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本首诗为送别之作,前四句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五至十句写情,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十一至十二句写意
朱必东、马子莘两位侍御来我蒲坂别业做客,他们经过芳郊杂树,来到草堂深处。忽然之间,李郭二位仙舟来到门前。 他们为我制作的衣巾,没有世俗的调调,我居住在偏僻的田舍之中,心中充满了闲适和满足。 我欣喜地观看千家稻秧绿油油一片,疲倦地坐在榕冈下,享受着十里荫凉。 正好我们两人可以畅谈,但愁绪却让我不得不离开这里。 空庭之下只有一轮明月,对谁倾诉我的忧愁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蒲坂别业与友人朱必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其译文如下: 陈侍御于弘亭子 积水的茅屋中坐着变得懒散,村庄中的梦让我兴趣盎然。 短堤上漂浮着水珠,树木的倒影映在水面,高阁临窗可见山峰。 曾在南郭风霜中驾驭车马,东郊烟雨中自耕自种。 城中废墟咫尺之遥,招我来访不嫌远。 注释: 1. 陈侍御于弘亭子:陈与义,字无己,号简斋,河南洛阳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有《陈无己诗》传世。弘亭子,可能是指一个位于弘亭的亭子或建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明确具体的考点,即“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试题所给的注解概括出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诗句分析。 “弭节三山又十春”意思是:驾着马车行驶于三山,已是第十个春天了;这里的三山指的是福州的鼓岭,是福州的名胜之一。三山景色优美,风景如画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梅陇山门安扁感事的感慨。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羡门缔结已多年,新扁门楣翰墨鲜。 - 羡门: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之一。 - 缔结已多年:表示时间已经很长了,与“多年”相呼应。 - 新扁门楣:指新挂的匾额。 - 翰墨鲜:表示书写的文字很鲜亮、清晰。 2. 沧海久离名利迹,青丘真结死生缘。 - 沧海:大海,比喻世事。 - 久离名利迹
【注释】 东山: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结社:结为诗酒之交,共游山水,饮酒作乐。又一初:又一年春光明媚之时。习静:学道者静坐修炼。息交:远离世俗之交。青匀:指莎草长势均匀。涨:指水势上涨。麦酒:即甜酒,一种用谷物酿制成的饮料。贮瓮:装在坛子里。暖风:春风,这里指温暖的春风。 译文 东晋诗人陶渊明,十年来结社于城南,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我学道修炼,久已不再过问世事,与世隔绝。 新长的莎草覆盖着沙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