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
石甃方池几百年,岳王故宅世犹传。 格天高阁今安在,葛岭荆榛野雉眠。 注释: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沉淀,这座石头砌成的方池依然存在,岳王的旧宅也依然被世人传颂。然而现在那座曾经巍峨的阁楼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葛岭荒草丛生,野鸡和野兔在其中觅食。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石甃方池几百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方池的历史沧桑感
兰 短叶疏茎杂野蒿,不随清庙荐溪毛。 白头空谷幽人老,夜雨篝灯读楚骚。 译文: 兰花的叶片短小,茎杆稀疏,长在杂草之中,它并不与高雅的庙堂一同献上供品。 白发苍苍的诗人孤独地生活在深山中,夜深人静时点起油灯阅读《楚辞》。 注释: 1. 兰: 一种香草,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2. 清庙荐溪毛: 意为不与庙堂里的祭祀一起献上供品,意指诗人追求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 白头空谷幽人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此诗首联写伊阙山之高与伊河之清,突出洛阳城地势之雄奇。第二联写“累朝遗迹”今已俱尽,“断堑荒郊”只存废城,写出古今盛衰的沧桑变化。“过洛阳故城”,诗人在游览中感叹历史变迁的无情,感慨人事沧桑的变幻。尾联由洛阳城而发,以“古往今来”四字总括全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盛衰兴替、世事无常的感慨。 【答案】
汝宁道中遇雪呈蒋升之太守 注释:汝南郡的田野在冬天少下雪,飞沙漫天,麦苗稀少。黄河以南的春天来得晚,才看到郊野原野上纷纷扬扬飘落着大雪。 译文:汝南郡的田野在冬天少下雪,飞沙漫天,麦苗稀少。黄河以南的春天来得晚,才看到郊野原野上纷纷扬扬飘落着大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汝宁道中遇到雪花时的情景。首句“畿甸一冬愁少雪”,表达了作者对京城周边地区冬季少雪的感慨。第二句“飞沙满地麦苗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途径:一要结合诗中最生动传神字词(词组)去联想诗中描摹的情景;二要联系诗中景与境(景物)去想象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三要把诗中写人的事物和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陕西作知州时所写。首句点出地点和时间:“陜”即陕州城,“今”指作者任陕州知州时期
注释: 1. 荒郊无雨再经旬,豆叶禾苗赤色新:荒凉的郊外已经连续十几天没有下雨了,豆子和禾苗都呈现出新的颜色。 2. 宴坐树阴犹觉暑,田中更有踏车人:在树下坐着仍然感到炎热,田间还有正在劳作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山中的景象。首句“荒郊无雨再经旬,豆叶禾苗赤色新”描述了荒郊野外连续十几天的干旱天气,使得豆子和禾苗呈现出新的颜色。次句“宴坐树阴犹觉暑
注释:菊 在陡峭的崖壁上独自耸立,碧空为它提供了依托。深秋时节,烟雨迷蒙,寄托着菊花的芬芳。树林寂静,无人问询,千载之后,心期仍如栗里翁一样坚定。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描写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孤独和坚韧,以及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注释】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上、中:泛指上游和中部地区。安危寄重臣:国家安危,寄托在重臣手中。公:您,对朋友的尊称。惟:只、只是。镇静:安定。共悲辛:一起悲伤。元恶:大奸大恶之人。细民:一般平民百姓。投函:投递信件。频问俗:经常询问风俗。开阁:打开官舍大门,迎接宾客。惷尔:形容性情刚烈。三苗裔:三苗后裔,这里指被贬谪的人。嚣然:傲慢的样子。窟穴:指盗贼窝藏的地方。奏凯:奏捷,胜利归来。坤垠
【注释】:贵溪县(今属江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西南岸。贵溪有名贵的瓷器,所以又称“瓷都”,是著名的“瓷都”。贵溪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 1. 溽暑蒸人一洗空:炎热的夏季,酷热让人窒息,一扫而空。溽暑:指湿热的夏季。 2. 碧天远影见归鸿:碧空万里,远处鸿雁的影子映入眼帘。归鸿:大雁。 3. 图书小艇无官况:在图书小艇上没有官职的处境。 4.
【注释】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指函谷关。秦东面以制诸侯。故于此设镇:因函谷关地势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所以在此设立关隘。 【赏析】此诗是诗人经过函谷关而作。首联写函谷关地势雄壮险要,扼守着秦国的东部,为秦立下赫赫战功;颔联写函谷关曾使六国的军队受到重创。颈联说诗人今夜从驿站出发,在月光下度过,却不是当年齐客学鸡时的情形。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函谷关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