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
榕台 过眉方竹杖,扶醉上榕台。 万木横空绕,群峰到海回。 桑麻怀栗里,笙鹤隐蓬莱。 结社谁同调,白莲花正开。 注释: - 榕台:即榕树之台,指榕树所在的台地或山台。 - 过眉方竹杖:形容杖的竹质细长,仿佛能穿过眉毛一样。 - 扶醉上榕台:形容酒后步履蹒跚,摇摇晃晃地登上榕台。 - 万木横空绕:形容树木众多,枝叶茂盛,仿佛覆盖了整个天空。 - 群峰到海回:形容山峰连绵起伏,宛如大海般广阔无垠。
【诗句释义】 德言犹在耳,洒泣忽经春。 川岳收光气,冰霜老素臣。 手营坟域近,祀托族枝亲。 物论从前定,乾坤只一真。 【译文】 德言犹在耳旁,悲伤的泪水忽然间洒满了春天。 山川和大地收回了它们的光和气,年迈而清廉的官员被冰冻霜打。 亲手营建的墓地已经接近,祭祀祖先寄托着族人的亲情。 世人的言论曾经是定局,天地之间只有这一个真理存在
诗句释义: 1. 暝色下城闉: 暮色降临,城门和城楼映入眼帘。 "暝色"指的是天色渐暗,"城闉"是古时候对城墙的称呼。 2. 禅关隔素尘: 禅宗寺院的高墙隔断了尘世的喧嚣,使得心灵得以清净。 3. 竹枯含旧冻: 竹子因为冬天的严寒而枯萎,仿佛还保留着冬季的气息。 4. 梅放漏先春: 梅花在寒冬中首先开放,预告春天的到来。 5. 臧否从时论: 评价的好坏取决于时代的观点
秋日邀社友泛舟 逸老成嘉会,今来又一周。 寒声催落叶,月色近中秋。 感物时应变,劳生事已休。 沧浪歌鼓枻,天地一虚舟。 注释: 1. 逸老成嘉会:逸老是指闲适自在的老人,成嘉会意味着聚会成功,形成了愉快的聚会。 2. 今来又一周:现在又过去了一周,意味着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相聚时光。 3. 寒声催落叶:寒风吹过的声音仿佛在催促着树叶飘落。 4. 月色近中秋:月亮的颜色接近中秋节时的明亮
【注释】 门巷:家门前的小路。埋深辙:车轮轧过,车辙深陷,门巷被掩埋。轩楹:房檐。 轩楹俯浅山:轩楹俯临着低矮的山峦。轩楹:古代高官、显贵住宅前檐下的两根立柱。 百年馀此日:指自己活了一百多岁。 百:一百。 事:世事,尘世。 近衰颜:接近衰老的面孔。 漆室:漆涂的大门。 忧世:忧虑世人。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 物情:自然景物。 适:适宜。 日暮鸟飞还:太阳西下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对全诗逐句进行解释。解答时先指出本句的意思,然后再指出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最后写出诗句的出处及作者,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注意注释的标注。 译文: 我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悲从中来。 今天我来到父母的墓前祭拜,泪水洒满松楸。
注释: 1. 暮春社日,我来到了东山的樵舍。 2. 樵舍位于东山附近,僧岩在北边,距离很远。 3. 很久没有相见了,今天趁着晦日来登高远望。 4. 春天到了,花儿争着开放;树林里鸟叫得一阵阵。 5. 尘世中的事情都远远地隔开了,我们不妨一起涤除心中的烦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登上东山的樵舍,遥望远方的僧岩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物外之情。
译文: 大地辽阔无拘无束,林间空寂更添一份寂寞。 细丝如蛛网悬挂在近户边,小鸟的鸣叫声隐藏在茂密的树枝中。 多病之身只能依赖农亩生活,余生希望能得到圣朝的庇护照顾。 独自惭愧自己没有深厚的德行,恐怕闲福难消。 注释: - 地旷(kuàng):广阔空旷。 - 无拘碍:无所束缚,不受拘束。 - 林虚转寂寥:树林空旷,更显得寂静。 - 蛛丝悬近户:蜘蛛网上结了许多丝,悬挂在靠近住户的地方。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道心常自适”意为“我的内心常常感到舒适”,这是对诗人自身内心感受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超脱。 “尘界讵能迷”意为“尘世中哪里会迷惑”,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清高,不屑于世俗生活。 “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的意思是“偶尔在榆树的影子下休息一下,偶尔在禅林里住上一段日子”,这里表现的是诗人的闲逸生活
【译文】 春日踏青于梅陇,闲书一册倚阑旁。 远望凝烟迷野景,积雨酿寒待春光。 麦垄新生绿色苗,花枝缀上红霞光。 美好年华不觉换,依旧如同去年观。 【注释】 步屣:古代的一种鞋,用布制成,有两穿,可前后移动,故名步屣。 仍扶杖:仍然拄着拐杖。 抛书:放下手中的书卷。 凭阑:靠着栏杆。 凝烟: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野望:在野外眺望。 积雨:久雨。 酿:酝酿、滋生的意思。 麦陇:指田间的麦田。 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