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琦
诗句释义 1 秋登社社报年丰:秋天时登上了社社(地名或地点,这里指代某个特定的地点),报告了丰年的喜讯。 - "秋":季节,表示时间是秋季。 - "登":行动,表示进行了某种活动。 - "社社":可能是一个具体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用来代表特定的场景或地点。 - "报年丰":报告丰收的喜讯,表达了对农事丰收的庆祝。 2. 闲向平原缵武功:在平原上悠闲地继承和继续祖先留下的武功。 -
【注释】: 无限离怀托酒卮:无限思念寄托在酒杯里。 挑镫重检箧中词:夜深人静时,重新翻阅起旧日的诗篇。 真如仙爪搔逢痒:真如仙人的爪子能搔到痒处。 那有官声掩到诗:哪有官宦的声调掩盖了诗歌的声音。 尘积琴樽闲拂拭:琴和樽(酒器)上积满了尘土,需要轻轻擦拭。 园荒松菊急抚持:庭院已荒芜,松树和菊花急需抚慰。 相将共订名山业:我们一同规划去名山修行的事。 为遣飞鸿预寄知:让远飞的大雁先知道这件事。
澎湖文石歌 茫茫元气虚空鼓,长皮汗漫蛟鼍舞。 忽然蓬莱失左股,幻结澎湖拥仙府。 秀灵磅礴孕扶舆,沧桑阅历成今古。 遂有宝气磨青苍,知是奎星堕沙渚。 雷电追取敕神丁,冰雪雕锼运鬼斧。 合则成璧分如圭,员或应规方就矩。 藓斑隐跃渍璘璘,螺文屈曲旋楚楚。 或如端溪鸲鹆眼,或如炎州翡翠羽。 苍然古色露精坚,秀绝清姿工媚妩。 几案有时烟云供,光怪犹作蛟龙吐。 底用珊瑚采铁网,那复夜光夸悬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澎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 “六六沙湾”指的是澎湖群岛中的六六岛,这是一个小岛的名字。“小似舟”形容其面积之小,如同一叶小舟。 - “须弥”是印度神话中世界的本原,这里用来比喻澎湖群岛在海洋中的位置,就像是一个微小的世界。“一萍浮”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片海域与浩瀚大海相比,就如同一片小小的浮萍在水面漂浮。 第二句
柳泉道中得漫士侍郎留徐州待余之信喜赋长句 秋云如布,秋天早晨的云彩像布一样。瘦马,形容马很瘦。行草草,形容走路时的样子。秋云织秋晓,指秋天的云像织布机上的纱线一样,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 一片秋云织秋晓,瘦马冲泥行草草:秋天的早晨,天空飘着像织布机上纱线一样的云层。瘦马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长路二更时梦公,觉视飞鸿在天杪: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常常在二更时分梦见你。醒来一看,只见一只大雁高高地飞翔在高空
同颙斋嵩霞皋亭看红叶即事 长空霁烟雾,幽意何凄悄。 乘兴访东皋,挈伴踏清晓。 是时秋云暮,万木就枯槁。 爱兹枫林叶,冷挹霜华饱。 灼如夭桃鲜,烂若晴霞绕。 曲折缘树行,一路恣幽讨。 信步不知远,误到境逾好。 忽逢田舍翁,招邀入深窱。 茅茨三五间,夹以翠竹筱。 到门引客入,礼法互草草。 老瓮篘新开,山庄地不扫。 橘摘檐前枝,鱼网门外沼。 远岫出重云,疏林鸣杂鸟。 俯仰身世忘,乾坤草亭小。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台阳八景诗:这是题目,也是整首诗的主题。 2. 历历沙鲲跨海隅:描述了一幅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色。 3. 我知鱼乐网平铺:表达了诗人对海洋的热爱和对渔民的关心。 4. 宏开三面恩波阔:描绘了海浪宽广的景象。 5. 细织千丝夕照孤:形容夕阳下的海面像细密的丝线一样美丽。 6. 春水当门浮角抵:描绘了春天时门前的水面像被石头挡住的情景。 7. 秋风满地小江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李公择画庐山高图》。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抵任 - 抵达职位。 2. 东洋世界入婆娑 - 东洋世界的美景如同婆娑起舞般美丽。这里的“东洋”指的是中国,而“婆娑”则形容景色优美、生动的样子。 3. 笑领头衔一甲螺 - 以欢笑的心情接受官职和荣誉。这里的“头衔”是指官员的称号,“一甲螺”是一种珍贵的贝壳,象征着尊贵和荣耀。 4. 岂合济川充作楫 -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的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海上三山未渺茫,竹湾花屿郁苍苍。 - “海上三山未渺茫”:指澎湖群岛中的三颗主要岛屿——西屿、东屿和中屿,虽然距离相对较远,但依然清晰可见。 - “竹湾花屿郁苍苍”:描述了这些岛屿上繁茂的植被和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白沙赤嵌红毛地,绿苇黄鱼紫蟹庄。 - “白沙赤嵌红毛地”:形容澎湖岛上的沙滩颜色各异,有白沙
诗句释义 - "谁移古塞落蛮村,烟雨萧萧旧垒存。":描述了一个古老的边疆村落在风雨交加中显得苍老而遥远的景象。 - "画里江山天泼墨,马头云树客销魂。":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仿佛天地间都是用墨水勾勒而成,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 - "三峰积霭开仙掌,百尺疏帘卷梵门。":形容山峰云雾缭绕,如同仙人的手掌般壮观;百尺高的竹帘被掀起,展现出寺庙的门洞。 - "料得诗怀触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