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收罗日月狂澜里,零落云山古渡头。
春水涨时村散网,晓星明处客停舟。
蓬瀛不信人间路,犹认仙源是梦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澎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六六沙湾小似舟,须弥大界一萍浮。
- “六六沙湾”指的是澎湖群岛中的六六岛,这是一个小岛的名字。“小似舟”形容其面积之小,如同一叶小舟。
- “须弥”是印度神话中世界的本原,这里用来比喻澎湖群岛在海洋中的位置,就像是一个微小的世界。“一萍浮”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片海域与浩瀚大海相比,就如同一片小小的浮萍在水面漂浮。
第二句:收罗日月狂澜里,零落云山古渡头。
- “收罗日月”可能是指捕捉或收集日月星辰的景象。这里的“收罗”有捕捉、捕获的意思,而“日月”则是天体的象征。
- “狂澜”指的是汹涌的海浪,用来形容海上的风浪之大。“零落”意味着离散、散落,这里指日月星辰在狂澜中被抛洒、散乱。
- “云山”通常指代自然山景,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海上的云彩和山峦,与“日月”一起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古渡头”则是指向过去某个时期,人们曾经经过的渡口,可能暗示着历史的变迁或人烟稀少的场景。
第三句:春水涨时村散网,晓星明处客停舟。
- “春水涨时”指的是春季时节,海平面上升,水位上涨的情况。“村散网”可能是指渔民出海捕鱼,当渔船被涨潮的水淹没后,渔民们不得不收网回家。
- “晓星明处”描述了清晨时分,星星开始闪烁的情景。“客停舟”可能是指夜晚或有客人住宿时,他们选择停船休息。
第四句:蓬瀛不信人间路,犹认仙源是梦游。
- “蓬瀛”通常指的是蓬莱、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表达对仙境的向往。“不信人间路”意味着不相信这是凡人能够到达的地方,即所谓的仙境。
- “犹认”表示仍然坚持、不放弃。“仙源”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代的是那些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地。“梦游”则是指像梦中一样飘荡、游走,暗喻对仙境的向往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不真实。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澎湖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对仙境的向往。首句以小舟比喻澎湖的渺小与广阔,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奇特;次句通过描绘日月星辰在狂澜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三、四句则分别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和夜晚的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末句则表达了对于仙境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