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湾湾三十六,孤篷夜向湾头宿。
残缸未灭鼓鼕鼕,又趁寒潮出海角。
海角有路惟青天,海角有水如苍烟。
帆幅斜欹高浪腹,船梢倒立远峰颠。
中有老鱼跳波出,大者十丈小七尺。
腥风怪雨吹幽荒,甲角牙须森剑戟。
须臾鲸鳄争潜逃,珊瑚倒影翻银涛。
远岸入云青幂幂,荡缨插足绿萧萧。
三三两两渔舟聚,习水如飞导前路。
汉使秋乘斗畔槎,渔人春入桃源渡。
万家烟火画图中,沙礁铁线锁重重。
鱼龙窟抱鲲身曲,虎豹关开鹿耳雄。
此时正值春光好,绿阴夹岸风搦搦。
载得恩波较海宽,回头一望沧溟小。
【注释】
- 后渡海诗:泛指诗歌。
- 岛屿湾湾三十六:形容海上岛屿众多,如同三十六个港湾。
- 孤篷夜向湾头宿:诗人的船孤单地停泊在海湾边,晚上在这里过夜。
- 残缸未灭鼓鼕鼕:船上的油灯还未熄灭,敲击的声音还在回荡。
- 又趁寒潮出海角:趁着寒冷的海潮,驶向大海深处。
- 海角有路惟青天:在大海的最远端,只有一条通往苍天的道路。
- 海角有水如苍烟:在大海的最远处,水面上飘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
- 帆幅斜欹高浪腹:风帆倾斜地躺在高高的浪尖上。
- 船梢倒立远峰颠:船只的船尾好像直立在高高的山峰上。
- 中有老鱼跳波出,大者十丈小七尺:在海浪中,有大鱼跃出水面,也有小鱼在海面跳跃。
- 腥风怪雨吹幽荒:腥风和怪异的雨,吹拂着荒凉的地方。
- 甲角牙须森剑戟:像甲壳虫一样,它们的触角、牙齿像剑戟一样锋利。
- 须臾鲸鳄争潜逃:一会儿,鲸鱼和鳄鱼都争先恐后地潜入水中。
- 珊瑚倒影翻银涛:珊瑚的倒影映在银白色的波浪上。
- 远岸入云青幂幂,荡缨插足绿萧萧:远方的岸边进入云雾之中,绿色的水色显得朦胧而幽深。
- 三三两两渔舟聚:三三两两地聚集着渔船。
- 习水如飞导前路:熟悉水性的人就像飞鸟一样迅速地引领着前面的路程。
- 汉使秋乘斗畔槎:汉代使者在秋天乘坐北斗七星旁边星槎返回。
- 渔人春入桃源渡:渔民们春天时进入桃花源般的渡口。
- 万家烟火画图中:万家灯火犹如一幅画卷中的景物。
- 沙礁铁线锁重重:沙洲上的礁石和铁链紧紧相扣,形成了重重的锁链。
- 鱼龙窟抱鲲身曲:鱼儿和龙在洞穴里弯曲着身体盘旋。
- 虎豹关开鹿耳雄:虎豹关上打开了,鹿耳朵显得雄壮威武。
- 此时正值春光好,绿阴夹岸风搦搦:此刻正是春天,江岸两旁的树荫交错,微风吹拂着。
- 载得恩波较海宽,回头一望沧溟小:载着恩惠的波浪比大海还宽广,回首望去,茫茫的大海上显得如此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海上航行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海洋生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海上风景画。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大海的壮丽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岛屿湾湾三十六”描绘了浩瀚的大海之上,分布着无数的小岛,构成了一幅繁复而又和谐的画面。接着,“孤篷夜向湾头宿”、“残缸未灭鼓鼕鼕”描绘了夜晚在海边的小船上度过的孤独和寂寞,以及船上灯火闪烁的情景。
第三句“海角有路惟青天”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向着无边的天空,才能找到通往大海深处的道路。接下来的四句,通过描绘潮汐涌动、浪花翻滚、帆船摇曳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海上航行的艰难和刺激。诗人以“腥风怪雨吹幽荒”来形容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第五六句“帆幅斜欹高浪腹”、“船梢倒立远峰颠”则是对海上景观的具体描绘。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帆船和船只描绘得如同凌空而行的仙翁和巨兽一般,充满了动感和神奇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八句“中有老鱼跳波出,大者十丈小七尺”、“腥风怪雨吹幽荒,甲角牙须森剑戟”、“须臾鲸鳄争潜逃,珊瑚倒影翻银涛”等,分别描绘了海洋生物的形象和活动,以及它们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残酷。
最后两句“远岸入云青幂幂,荡缨插足绿萧萧”,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的模糊轮廓,以及脚下绿色水色带来的清凉感觉。整首诗以大海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哲理思考的体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