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钦顺
注释:经过长葛,一场晨雨洗涤了尘埃,远望云林山景,景色豁然开朗。风儿轻轻吹拂着薄帷,似乎有某种意图,好山的东面送来阵阵青翠,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长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一番朝雨净浮埃”,以清晨的一场春雨洗净了长葛的尘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次句“长葛云林望里开”,描绘了站在高处远望长葛云林山景时的情景
注释:麦田里微泛着绿色的生机,柿树林中映照出红色的光辉。丰收的季节总是让人感到生活安稳。听说道德的星光浑然未识,不辞辛苦深夜倚靠在栏杆上。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首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麦田的绿色与柿林的红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二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季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第三句中的“闻”字,似乎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的模糊认识
注释: 渡口孤舟往复频,两行灯火入重闉。 途长马瘦饥僮仆,橐有馀粮旋觅薪。 译文: 在渡口的孤舟来回频繁,两行灯火照进了城门深处。 路途遥远马儿消瘦饥饿仆人,但囊中仍有余粮可以找柴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又宁静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渡口、城门等地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首句点明地点,次句写渡黄河时的情景;第三、四句描写了黄河水势湍急,曲折蜿蜒,难以渡过。尾联写诗人凭仗梢翁涉河,表现了对梢公的感激之情。 【答案】 (1)汀树:指河边的沙洲树木。风微:风不大。不波:没有水波。 译文:汀树旁的水波不大,轻快的小舟可以顺利渡过黄河。 (2)浑无定:水流曲折,没有固定的地方。 译文:黄河的河道曲折蜿蜒,难以渡过。 (3)凭仗:依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分析正误。 “节过重阳候欲迁,桑弧曾忆手亲悬。”节过重阳,意味着一年将尽,人们开始期待新年的到来。诗人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在立冬时节,他亲手悬挂了桑弓,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这里,“节过重阳”是时间背景,“承家要是身先立”是人物动作,“细数今年是立年”是人物心态。 “承家要是身先立,细数今年是立年
次新郑 劈面崇墉带浅河,后肩随踵上南坡。 车徒未了逢迎事,又报公差御史过。 注释 劈面:迎面 崇墉:高大的城墙 带:环绕 浅河:小河流 后肩:后面的人 随踵:紧跟其后 车徒:指车马行人 未了:结束不了 逢迎:讨好奉承 又:表示递进 公差:官差 御史:监察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写新郑的历史变迁、兴衰过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全诗意境深远,富有历史感
注释:颍水向淮河急流,经过了许多有名的县,也曾经是州治。我知道润泽一定会降临到这个地方,因此不必再远求。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临颍任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当地人民的关怀和对百姓福祉的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国之道
次淇县 尽日冲风野气昏,肩舆辛苦到淇门。 丰年不了庄家债,薄酒无烦注酒尊。 注释分析: 1. 尽日冲风野气昏:整日被风吹得尘土飞扬,天气十分恶劣。 2. 肩舆辛苦到淇门:乘坐轿子到达淇河的渡口,形容行程艰辛。 3. 丰年不了庄家债:丰收的年份也无法偿还农民的债务,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 4. 薄酒无烦注酒尊:用一杯薄酒来解渴,无需再斟满酒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艰难旅途中的情景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点明题意,即“客游”之意。次句“举趾凌兢愧仆夫”,写自己为避尘世的污浊而选择在乡间隐居。“凌兢”是恭敬小心的样子,“仆夫”是仆人或车夫,这里指代自己。三句写自己虽然暂入新乡(指乡村),但感觉仍如故里,说明自己对乡野的依恋之情。四句写夕阳西下,庭院中的老槐树疏落有致,景色优美,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一句抒发感慨,表达作者对乡野美景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星盖风帷夜复晨,日中荥泽偶停轮。 星宿与风的帷幕夜晚又白天,日间在荥泽偶有停息的车轮。 不知济脉今安在,欲济洪流且问津。 不知道今天的水道脉络在哪里,想要渡过大河暂且问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