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
第一句:台湾吟 其五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台湾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台湾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台湾的深厚感情。首句“唐人鼓楫涉风潮”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貌,诗人用鼓楫比喻船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潮中的船只摇曳生姿的景象。次句“坊里杂居欣共招”描绘了台湾的居民生活,诗人用“坊里”指代街道
【注释】 东土:指中国大陆。浓浓、更阑、短枕、当空、雨意:都是形容夜露的。晓起:天亮时起床。湿满庭:指庭院里的花草被露水打湿了,显得十分清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前两句写夜露,后两句写清晨所见。 首句中的“夜露”是诗人所要表现的主题。它既写出了夜露的“浓浓”,又突出了夜露的清寒;既写出了夜露的“零”,又写出了夜露的晶莹剔透(“零”字下加引号,是因为在口语中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露珠)
这首诗是台湾诗人的作品,名为《台湾吟 其三》。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及其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蔬园迫腊熟西瓜,剪蒂团团载满车。 - 蔬园迫腊:形容蔬菜在寒冷的冬季中生长的情况。 - 熟西瓜:指的是已经成熟、可以采摘的西瓜。 - 剪蒂团团:指将西瓜的藤蔓剪掉,使其成团状,方便搬运。 - 载满车:形容西瓜被装得满满的,好像满载而归的车一样。 译文: 在冬季的蔬菜园里
【赏析】 《登文昌阁》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登上文昌阁所见所闻,抒发诗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情。首联“帘护朱棂绕槛斜,层层蹑级望无涯”中,以帘护朱棂、绕槛斜等形象描绘了登阁时的景象。颔联“名祠冠履游多士,穷岛弦歌响万家”中,通过“名祠”、“弦歌”等词语,描绘了文昌阁作为文化圣地的盛况。颈联“环海抱山称胜地,罗奎缠璧散馀霞”中,以环海、抱山、称胜地等词汇
【注释】 短靷:马笼头。方箱缚始成:指笼头和箱子被绑好。裍(xié):古代用布做成的衣带,套在腰间。画角:军中号角。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骑马时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把马匹的笼头系好,用绳带系牢,然后从车上卸下,牵到一边拴起来,最后才把马放到一边去。后两句说,马笼头和箱子被绑好以后,就把它放在马的身边,然后牵出车外,准备骑上。马笼头和箱子被拴住之后,它就不能活动了,因此马只能拖着它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相逢”“问来航”“礼意殷勤”“急唤侍儿”等字词要注意正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注意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答案】 【注释】 ①“台湾吟其二”:指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诗人登高凭栏时作此诗以抒怀。 ②“坐定问来航”:在船舱里坐定下来询问对方的来航。 ③“礼意殷勤话一场”:礼节周到,热情友好地交谈了一阵。 ④“急唤侍儿”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作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原诗意思,然后分析出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牛牯”指公牛,“耕田”指耕地;双挽柔缰,意为双手牵着缰绳;挂锦鞯,意为挂着华丽的马鞍;不知何处客,意为不知道是什么人;过东阡,意为走过了东边的小道。赏析:此诗以田园风光为题材,描写了一位农夫驾着牛儿耕作的情景,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答案】 译文
诗句解释: - "晨看婺女,正流光垂照":早晨起来观看天上的婺女星,太阳的光芒正照着堂屋。这里的“婺女”,即指金星,也称作女宿,在古代天文学中,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只为佳人延眉寿,影入玉杯迎喜":只因为佳人的眉毛舒展了(延眉),才让寿星照耀,影子投射在酒杯上迎接喜庆的时刻。这里可能暗指妻子的健康长寿,或者是某种喜庆的活动。 - "莫道春秋,八千八百,玄远都难拟":不要说春秋两季
诗句释义: 1. 当户雨苔双石峻,隔江烟树数峰间。 - 当户:正对着门口。 - 雨苔:指雨水在石头上形成的苔藓。 - 双石:成对的两块石头。 - 峻:高耸。 - 隔江:隔着江河。 - 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 - 数峰间:许多山峰之间。 2. 杖黎麦垄秋霜后,樽酒茅堂夕照闲。 - 杖藜:拿着拐杖。 - 麦垄:收割后的麦田。 - 秋霜后:秋天的霜降之后。 - 樽酒:盛酒的器皿。 - 茅堂
【诗句释义】 喜迁莺:一种词牌名。此诗为宋·王洋所作。 甘霖停霤:甘,甜;霖,降雨;停,停止;霤,雨滴。意为甜美的降雨停止了。 喜浩荡洪恩,跻民仁寿:喜悦着宏大的恩典,使百姓长寿。 戍柳拖金,海棠染绛:指春天的景象。 报道宰官移绶:表示将要离任了。 转眼积劳三考,大卧更深犹昼: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但仍然很疲惫。 最好处,似冰壶玉露,十分清漻:最好的时刻就像是冰壶和玉露一样清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