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锐
诗句原文: 山色青如许,秋林渐露梢。 不风而自陨,索句若为敲。 地火添霞气,天霜满水坳。 君看鸟反哺,上下补寒巢。 注释译文: 1. 山色青如许,秋林渐露梢。 - 注释:山色如青绿色般清新,秋天的树林逐渐露出树梢。 - 译文:青山依旧保持着那青翠的颜色,秋天的森林渐渐露出了枝丫。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深秋时节山林的宁静与美丽。通过“青”字的重复使用
诗句原文: 点点白于星,湖光暗柳汀。 断桥穿苇港,缺岸照柴扃。 明灭听行蟹,高低看聚萤。 老渔偏罢钓,买酒过旗亭。 注释: - 点点白于星:点点的星光在湖面上反射出白色的光芒。 - 湖光暗柳汀:湖面的波光映照着昏暗的柳树岸边。 - 断桥穿苇港:一座断桥横跨在芦苇荡之间。 - 缺岸照柴扃:岸边的缺口在夕阳下显得特别明亮。 - 明灭听行蟹:螃蟹在水里游动,发出的声音时隐时现。 - 高低看聚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咏物诗。全诗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诗句释义: 1. "密雨洒蘅皋,平湖雾渐高" - 这两句描述了雨幕密布、笼罩着蘅皋的景象,以及湖水因雨水而变得朦胧,雾气逐渐升高。 2. "帘疏留不卷,阁小却相遭" - 这两句表达了虽然帘子不够结实,被风吹得有些松散,但它们仍然没有卷起;而且虽然阁楼不大,但它们却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3. "树影连墙过,风声逐雁翱"
王颖锐的《问源草庐咏六首·其四·石坞归云》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交织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 诗句解读: 1. “颇怪归云懒,为霖合上天。” —— 奇怪归云为何如此懒散,它本应降临大地,助我们解旱。 2. “无风时出谷,有月半藏烟。” —— 在没有风的夜晚,云雾从山谷中飘出,只有月光半遮半掩地透出雾气。 3. “平碧封山径,余青带水田。” ——
诗句翻译: 1. 东林书院怀古(怀念东林书院) 2. 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 龟山承载着儒家之道, 东林书院留下一片讲席。 3. 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 绛色帷帐中过了十八年, 烟雾和雨水中长满了荆棘。 4.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 有顾高实际倡导,在弓河边建立讲学之地。 5. 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 残存的线索延续下去,书院的名字仍然流传至今。 6.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
【注释】 ①忍草庵:作者自号。②长薜萝:形容山径曲折蜿蜒,两旁布满了长满薜荔的藤蔓。③精庐:指僧人所住的简朴茅屋。④涛声洗耳:形容听涛声如同用水洗耳朵一样清静。⑤贝多:日本佛教圣地。⑥钟鱼:即金鱼,因产于日本而得名。⑦古松窝:指山中古树形成的洞穴。 【赏析】 “曲径盘云长薜萝”,描绘出一幅幽深的景色,仿佛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周围长满了茂盛的薜萝,显得十分幽静
【诗句释义】 问源草庐咏 六首 其二 风阁松涛 小阁涛声涌,寒钟入夜和。 不逢苍叟怒,常带白云过。 句曲兴不浅,天台路几多。 良宵惊启户,或恐是鲸波。 【译文】 小阁中涛声如涌,寒钟入夜与声相应。 没有遇到苍老的老者发怒,常常带着白云经过。 句曲山的兴致不浅薄,天台的道路有几段。 美好的夜晚突然打开窗户,或许担心是鲸鱼波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小阁楼上听到涛声和听到钟声的情景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问源草庐咏 六首 其一 古木围庐 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 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 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 译文: 我居住在一个古老的草棚里,四面环山,只有一面墙壁与外界相连。这里的树木高大茂密,最吸引人的是那片树林。 我不会让烈日将我遮挡如同一把大伞,而是让月光洒在我身上犹如银色的丝带。 房屋周围环绕着清凉的树影
苍壁四无邻,乔林最可人。 不教炎作伞,仍放月如银。 绕屋筛凉影,参天亳远春。 巢莺多接叶,流响半藏身。
小阁涛声涌,寒钟入夜和。 不逢苍叟怒,常带白云过。 句曲兴不浅,天台路几多。 良宵惊启户,或恐是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