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
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
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
性道别毫釐,此志存一息。
门外履常满,庭前雪三尺。
崔巍扇奇祸,灰飞余瓦砾。
天将丧斯文,岂复留六籍。
天未丧斯文,斯固安有宅。
国朝应昌期,鸠工命匠石。
多士讲席余,丽泽皆王泽。
虽非鲁灵光,岁寒见松柏。
明德犹在兹,登堂缅先哲。

诗句翻译:

  1. 东林书院怀古(怀念东林书院)
  2. 龟山载道南,东林遗片席。
    龟山承载着儒家之道,
    东林书院留下一片讲席。
  3. 绛帐十八年,烟雨丛荆棘。
    绛色帷帐中过了十八年,
    烟雾和雨水中长满了荆棘。
  4. 顾高实倡谋,卜筑弓河侧。
    有顾高实际倡导,在弓河边建立讲学之地。
  5. 坠绪一线延,书院名仍昔。
    残存的线索延续下去,书院的名字仍然流传至今。
  6. 一遵白鹿规,辩难皆心得。
    遵循白鹿先生的规则,辩论问题都能有所领悟。
  7. 性道别毫釐,此志存一息。
    对道德和道理的区别细微之处,此志向只保持一线生机。
  8. 门外履常满,庭前雪三尺。
    门外经常有人穿鞋行走,庭院里积雪深达三尺。
  9. 崔巍扇奇祸,灰飞余瓦砾。
    壮丽的建筑却成了灾难,灰烬飞扬留下了破碎的瓦砾。
  10. 天将丧斯文,岂复留六籍。
    上天要毁灭这种文化传承,难道还能保存六经吗?
  11. 天未丧斯文,斯固安有宅。
    如果上天没有放弃这种文化传承,那么这里确实有一个安居之所。
  12. 国朝应昌期,鸠工命匠石。
    当今朝廷应当兴盛时期,召集工匠命令石匠。
  13. 多士讲席余,丽泽皆王泽。
    许多学者在此讲授课程,这片土地都沐浴在王恩惠之下。
  14. 虽非鲁灵光,岁寒见松柏。
    尽管不是鲁国的灵光照耀下,但松柏在寒冬中依然挺立。
  15. 明德犹在兹,登堂缅先哲。
    光明的道德仍然存在于世间,我登上讲堂怀念古代先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林书院的历史变迁和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书院的描写,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