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昶
``` 昔日曾劳访戴船,今宵图晤乏良缘。 盛湖风景看如昨,野岸桑麻断复连。 绿树重遮千里目,紫云空袅万家烟。 高人驻足知何处,报道姑苏去未旋。 注释: - 壬午夏:指作者所在年份的夏季。 - 侄小补赴盛泽分防:指作者侄子前往盛泽分防工作。 - 竹轩:汪长史的住宅,此处代指汪长史。 - 戴船:指古代的一种船只,此处泛指船只。 - 姑苏:古苏州的别称,位于江苏省。 - 重访:再次访问。 - 重遮
【注释】 1. 年年飞鹊架银河:每年七夕,有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传说。 2. 才值佳期瞥眼过:刚刚到了七夕节这个美好的时刻,却匆匆而过。 3. 人世每虞欢会少:人间常常担心欢聚的日子很少。 4. 仙家转喜别情多:而仙人们则更喜欢别离的情感。 5. 针穿彩殿空临月:织女用金针刺穿了五彩斑斓的宫殿,面对着明月。 6. 瓜祭琼筵未有梭:在祭祀的瓜果宴席上,没有剪刀。 7. 不解天孙愚弄意
壬午夏游盛湖分署补和松陵书院探梅原韵即请竹轩仁兄大人教正 报道松陵胜石岩,名花人物两超凡。 朱砂有色侵华帐,绿萼披香惹翠衫。 化雨频临寒骨瘦,春风轻动落英芟。 闲来欣诵诸名作,竽滥诗林附一缄。 注释: 壬午年夏季,我在盛湖的分署游览并补充了对松陵书院的梅花的欣赏。报道松陵胜石岩,名花人物两超凡。 报道松陵胜石岩,名花人物两超凡。 报道,报告,指松陵胜石岩的美景。松陵胜石岩是地名,松陵书院所在地
【注释】 壬午:即崇祯十一年(1638)。菊园:指作者的儿子。盛泽:县名,在苏州东南。分防署:指吴江府的分守官署。汪竹轩长史:指汪士琦,字竹轩,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蔂梩: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竹制礼器。 不道:不要说。吴江:即今江苏苏州一带。桑枝:指桑树,古代用桑木作棺材。鬼哭:形容哭声凄切。邑人:这里泛指当地人民。蓼莪诗:指《诗经·小雅·蓼莪》,原为哀悼父母的诗。 【赏析】
诗句: 1. 十五、十六两日又下大雨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在这两个特定的日子(十五和十六)再次下起了大雨。 2. 猎屐街头百尺泉 - 这是第二句,描述了有人在猎屐街边的百尺高泉旁行走。 3. 疾雷又送雨绵绵 - 这是第三句,描述了突然之间打雷并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细雨。 4. 千村云雾迷山谷 - 这是第四句,描述了许多村庄被云雾所覆盖,使得山谷变得难以辨认。 5. 万顷烟波泻锦川 - 这是第五句
【注释】 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分防:指分守一方的官吏。竹轩:指诗人的住所。汪长史:即汪藻,字彦章,北宋官员、学者。三首:这里指共作的一组诗,共七首,此为第二首。 【赏析】 《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写于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初夏时节,作者与侄子苏过在盛泽镇拜访友人汪长史时所作。 第一首,“夜深”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怀念汪长史。 第二首
【注释】: 暌违南北路三千:分别时,南来北往的路途有三千。 恍惚逢君话旧年:恍恍惚惚地遇到你,我们聊了聊过去的岁月。 最恨鸡声频报晓:最讨厌的是每天早晨听到鸡叫。 惊残好梦不常圆:惊醒了我美好的梦,它并不总是圆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梦中与朋友重逢,两人聊天到深夜才睡下。醒来之后,诗人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朋友,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又补和并蒂兰步元人谢宗可韵 楚畹名葩带笑擎,一茎双蕊似多情。 枝夸连理同心结,香洽仁风两袖清。 晤对不因人献媚,低昂那许蝶纷争。 灵根偏解相思意,笼处还呈瑞色明。 注释:楚地的园子里有名贵的兰花正在盛开,它的花朵带着笑盈盈地挺立着,一茎上长有两个花蕊,仿佛在表达着深深的情感。它的枝叶互相依偎,如同连理枝一般,象征着夫妻的恩爱。兰花的香气浓郁宜人,就像仁德之风一般,让人感到清新舒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连宵风雨过山巅”中的“连宵”“过”写出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无奈;“暑气全消六月天”中的“暑气”指炎热的天气,写出了天气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晨起罗衣知已薄”中的“罗衣”即丝织品的衣服,“知已薄”指衣服变得薄了,写出了天气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之苦;“夜来着意更添绵”中的“添绵”是加棉被的意思
【注释】 八月,农历七月。上浣:月中的后几天。山庄水涸,指水塘干枯。父亲大人,指吴昌裔的岳父。遥,登。吴蓉洲先生,名吴昌裔,字蓉洲,号蓉洲先生。张晓亭妹丈,指张晓亭。两山庄,指东庄、西庄。吴先生,指吴昌裔。赋诗索和,请吴昌裔作诗相和。原韵,指用原韵律写诗。七排一首,指吴昌裔作七言古诗一首。原诗不录,意思是这首诗原文没有记录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了山庄的荒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