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昶
【注释】: 丁丑秋八月随鉴亭家兄监修尊经阁有感二首 其二 来往庠序思悠悠,世德清芬孰与俦。 乡校几筵垂百祀,名山俎豆永千秋。 东林兴废悲殊劫,南国风骚续古愁。 幸有耳孙绳祖武,相期当道骋骅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学习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在庠序之间来来回回,思绪如流水般悠悠。 世间的德行如同清风芬芳,谁能与之相比? 家乡的学宫几案上,我留下了百年的纪念;
登尊经阁二首 其一 高阁层层接斗魁,而今逸兴忽然来。云梯偶踏三三级,经史如城一一堆。画槛落红成古木,琼檐摇绿长新莱。未知创建凭谁手,修到今朝有几回。 注释: - 高阁层层接斗魁:形容尊经阁的建筑宏伟,层层叠叠,如同北斗星的斗柄一样高耸入云。 - 逸兴忽然来:形容作者突然兴起游览的心情。 - 云梯偶踏三三级:形容作者偶然攀登至第三层,如同云梯一般,令人感到新奇和兴奋。 - 经史如城一一堆
【注释】壬午:年号,指天顺八年(1462)。重游:第二次游览。竹轩:竹做的房屋。汪长史:汪广洋,字朝宗,曾任吏部尚书。三首:指《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 【赏析】这首七律,是作者在天顺八年(1462)夏日,与侄子侄儿一同到苏州吴江的盛泽分防地重游已废的“竹轩”,追怀汪长史的诗篇而写下的。 首句写斗室高墙,迎暑气,昼长时吟咏完毕,听蝉鸣。这两句写景,点出时间是在夏天的白天
【注释】 高阁临霄久不开:指尊经阁建于唐代,宋元丰八年(1085)重建。丁丑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时已毁圮很久了。 断碑风雨独徘徊:意谓在风雨中,只留下一座残破无存的石碑,在风雨中独自来回徘徊。 重葺宫墙日:意谓在重修宫墙之日,也就是重修尊经阁之日。 瞻拜圣经同日月:意谓在瞻仰圣经时,仿佛与日月同光。 摩挲礼器象云雷:意谓摩挲礼器时,仿佛有如云雷般的声响。 登临平揖龙山塔,恍见奎光接上台
【注释】 壬午:即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菊园:作者侄孙名菊园。分防署:指分驻在苏州的各官署衙署。汪竹轩:名大绅,字竹轩,号青莲,明末清初文学家。长史:官职名,明清时,各州郡长官辅佐长官的幕僚。苍苔:青苔,一种绿色的苔藓。径寻:小路。白骨:这里指被踩死的昆虫和蚯蚓的尸体。野田:田野。苦菜花:一种野生植物,味苦。金:指黄铜色,这里泛指黄金般的色泽。猖狂集:狂欢集会。断续吟:断断续续地吟咏。幽兴
【注释】尊经阁:宋代杭州的名胜,为纪念文天祥所建。 画栋:指屋脊上的彩绘。 “瑞霭”二句:言登楼远眺,只见晓云晴日照耀下的山峦,犹如九龙在峰头盘旋回环,万井之烟缭绕上升,次第收尽。 枫影:指枫树林的影子。 泮池:即学宫前的泮水,是古代学校所在地。 【赏析】这首诗写登阁所见之景。首两句写登高远望;颔联写近看群山;颈联写俯视江流;尾联写俯仰皆成清景。全诗结构紧凑,意境开阔,笔力遒劲,有气势磅礴之感
朝临虎埠暮吴江,一抹春山倒影双。 注释:早晨来到虎埠(地名),傍晚又到了吴江边,看到水面上倒映的春天景色。 古道重添新样色,渔舟犹唱旧时腔。 注释:古老的道路增添了新的面貌,渔船上的人还在唱着旧时的曲调。 堤杨引入青云路,池草微迎绿绮窗。 注释:堤岸上的杨柳引入了通往青云的路,池塘边的草地微微迎接着绿色的窗户。 屋角桃花经鸟散,随风轻点木兰艭。 注释:房屋角落的桃花被飞鸟带走
【注释】 道光四年:即1824年,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年号。甲申:干支纪年法中的年份,甲是天干第一位,申为地支第七位,合在一起即表示甲申年。黄梅: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市境内。三时:指上午、中午、下午。至六日:自五月十一日起至六月十三日。 喜雨:高兴下雨,这里指及时雨。下大雨:形容雨势很大,如瓢泼一样。三寸:形容雨大,雨落得深而急,像一把三寸长的小剑落在地上一样。欣喜欲狂:非常高兴,想发疯似的
【注释】 壬午:宋高宗建炎三年。菊园:诗人侄孙汪菊园的字,此处泛指侄孙。盛泽:今属江苏,当时为南宋州郡。分防署:即“分司”,宋代官署,长官由朝廷派遣。长史:宋代州郡长官辅佐之官。文昌:古代传说中主管文运的神,此处指文官,泛指官员。武帝: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文官。橹后生:船上桨手,此处借指文官。村犬不惊:形容政令严正,百姓不敢骚扰。庭罗张处布仁声:指地方官吏布施仁政,安抚百姓。主翁:指汪竹轩长史
壬午春偕侄孙菊园泛舟盛泽至分防署内访汪竹轩长史舟次因赋七律六首 其一 湖光绕石堤,落霞掩映野桥西。 波翻嫩藻鱼跃起,风送残花马蹄齐。 宝带傍狮人立旁,敌楼无戍鸟空啼。 呼童沽酒斟长夜,昂首青云皓月低。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和侄孙一起泛舟到盛泽,途中看到落霞、波翻嫩藻、风送残花等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湖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